当前位置:主页 > 古镇旅游

一篇游览文章【不少于400字】

时间:2025-02-22 01:32|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篇游览文章【不少于400字】

古镇寻风

过了中秋,便是秋风扫落叶的时辰了,习习的秋风,总能使我心情舒畅。国庆小假,忙里偷闲,去南浔古镇寻了一回风。

漫步南浔老街,脚边不远便河水。既是水乡,便一定有风了。丝丝细风掠过水面,便让河水泛起鱼尾纹,甚是有趣。

走进张石铭旧宅,见到的便是一片富丽堂皇,丝丝秋风丝丝木味充入鼻腔,让人忍不住嗅多几次。

然而嗅多了便换了味。

满目漆亮的家具,100年前进口的钟和地板,让人从心底里升起一阵奇异的感觉。草草看过,带着锭钱的风便把我从中吹出。

吹到小莲庄,变换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走几步,便见满池莲叶在风中摇摆不停。片片秋风与如母亲的手轻轻拍打着莲叶孩子们,叶儿便一头斜了下去,触着了水,却还一摆一摆,是在致敬,还是调皮地玩耍?

这是我要寻的风。

恬淡而自然,清新而脱俗。总为人间事所活,非真人生也。偶然也要寻寻来自另一世界的风,吹动万物的同时,亦会吹动你那为人事所困而尘封的心弦。

好物不必多得,好景亦如此,看上一眼便足也。于是信步荡出小莲庄,来到嘉业藏书楼。

一样是秋风,最前面吹过的是木,而今吹过乃是书,成分一样,却引人入了不同情景。

虽说是藏书楼,书却早已被收藏到别处去了。然而仍有文绉绉的风携着书味扑面而来。

曾无数次看到“书香”一词,书不会香,亦没有什么成分使之散出香味,这仅是人们生造出的词,有的只是书味——油墨味、黄纸头的味道。

然而这书味虽稀松平常,随风吹来,吹动的是读书人心中的八音盒。古有触景生情,今有闻味生意。

当然,我也愿意寻到这样的风。

也许风已不再是风,如同流入大海的水不再是江水;也许古镇寻风,寻到的风也不过是心灵要求放松的一种形式罢了,但是我希望,所有我的同龄人也希望,这样的风不只在古镇飘,更要吹进我们这些饥渴麻木的心理中去了。

跪求描写江南水乡,或者古镇的文字,笔调细腻的

一转弯,绿中带些氤氲的水气扑面映入眼来。藏书楼,小莲庄,一文气,一清雅,紫藤长廊簇着书香,荷香四溢映着厅堂;还有曾做过蒋介石媒人的张静江故居,二十年代就有了西洋跳舞厅的张石铭故居。徜徉其间,想

象着当年大绮华,感叹着……南浔,让人着迷。

蜿蜒的廊棚,长千余米。沿河廊下,是一幅幅小镇民居图。门,大开着,绣花的,做画的,悠闲吸着烟闲坐的,还有人把桌子搬到了外边,临河小酌,或者泡杯茶,优哉游哉。有小船摇过石桥,滑向远处……。石皮弄,奔一回吧,在那窄窄的深巷,依稀听履声倥侗;八珍糕,养人呢,带上几包回来……。西塘,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让人去了还想去。

茅盾先生,故居在乌镇。《林家铺子》《春蚕》《子夜》,想必大家都熟知吧?先生已作古,文章长流传。来先生故居看看吧,或许,收获能出乎想象。乌镇,大手笔,高起点开发了旅游,民俗文化游的特色颇吸引了不少游客。乌镇的小吃姑嫂饼还有段故事呢,乌色的建筑也有传说。其实,姑嫂饼并不比上海的桃酥味道更好,绿水上的乌色房屋也不见得多少肃杀。可是,因了有传说,有故事,就显了独特的魅力。哦,还有,别忘了带些菊花回来,这里可是杭白菊的产地呢。

同里,水乡,桥乡,鱼米之乡。曾经的“江南四大米市”之一。两堂三桥作标志,婚娶、孩子满月,走三桥图吉利,是这里的习俗;退思园是古典园林中贴水园的经典之作,漫步园中,移步景换,更妙的是,沿池无栏杆,水近岸齐,微风吹来,仿若行于绿波上,不觉的就轻盈了起来。难怪,这里做过4数十部影视剧的外景地。这里还出了1状元,38进士,80举人,一个小镇,出了如许多的名人、士子,深宅大院不会少,现存仍有明代建筑10余座,清代建筑数十处呢。《珍珠塔》的故事,就源于此地。

周庄,因了陈逸飞的双桥,名气早已飞出了国界。却也因此,周庄成了一个大市场。初识周庄,是18年前,名气尚无,双桥宛然,静静的迎着人,载着人,它,只是交通之用。如今的双桥,成了景点,附加值高了,却也闹了,不知是值得喜?还是忧?沈厅的楼板,不知可经得日复一日众多游客的踩踏?花生糕,也不如当年的美味了,泛滥的万三蹄,也让游客倒了胃口。据闻,周庄政府正在调整周庄旅游发展的格局,期望着能在不远的将来,还游客一个原汁原味的江南古镇。

锦溪----陈幕----锦溪,古镇名字的变化,诉说着历史的脚步。从皇帝的陈姓妃子病势葬于此,锦溪改名为陈幕,到旅游开发,古镇发展,回归为锦溪,其实,也是古镇人生活的期望吧。镇外湖中的陈妃墓见证着古镇的进程。今日的锦溪,游人如织,而古镇,却依然保留了清幽。街头,也有店铺,可,仍多为自家所制的土特产:虾干,马兰头干,南瓜糕,袜底酥。廊檐下,沿着河,摆着小桌,木质的,看去有年月了,已经看不出漆色,却就是茶馆的延伸,花上几元,坐上半天,看着水中的涟漪,,和镇上老者随意聊着,一时间,仿佛就穿越了时空 ,俗世,浮躁,是那么遥远……

灵岩山下,有古镇,名木渎。为了当年的吴王销魂,有了馆娃宫,有了木渎名。古镇上闲逛逛吧,毕竟开发日子不长,游客尚不很多,可以从容的在严家花园赏花,可以从容的在虹饮山房看看皇帝圣旨的模样,可以从容的欣赏着苏绣的精美,可以从容的拍照不必担心背景里有很多游客一起“合影”。再去爬爬近在咫尺的灵岩山吧,每个毛孔都张开吸着山风的清凉,那叫爽!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