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镇旅游

沙溪镇的历史沿革

时间:2025-07-28 06:04|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沙溪镇的历史沿革

沙溪,又名印溪、团溪。唐代已形成村落,佛教寺庙兴起;元代自涂菘西迁,形成市集;明代商运通达,成为商贸重镇;清代近工业起步,新式教育推行,沙溪展现一片开风气之先的新所象。 明朝时期,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商人应运而生。于是,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脱颖而出,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戚浦河,“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水桥流水,小巷深处,“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

沙溪镇是引进西方文化较早的江南名镇之一,明清时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学。沙溪镇民俗风趣,民风纯朴,民间灯会,妙趣横生。沙溪的香火很旺,尤以普济寺、长寿寺、延真观最甚。沙溪的猪油米花糖、桃珍糕、盘香饼、涂松山芋等风味小吃、特产也远近出名。

沙溪镇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已集市成镇,至明、清时代,更是商市繁华、人文荟萃,成为太仓一大镇。据志书记载:“镇地延袤可数里,多富家巨室,其缙绅学士几当一州之半,为士好文章,习仪观,济济相望,而民之耕于野者,亦勤稼樯谨财用,有蟋蟀代檀之风,人称乐土。”至民国年间,仍为巨镇,俗称“东南十八乡、沙溪第一乡。”因此,沙溪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有大片的临水建筑和漫长的古街,有幽深古老的小巷和古朴雄浑的古桥。今天的沙溪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巷深处,古韵犹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古称沙、印溪(七溪),曾享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之誉。全镇总面积132.4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2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全镇人口9.1万人。据载:“昔犹濒海,在唐宋已有村,统称涂松市。至元时投沙泊所,始有印溪之名。”又以其在枕七浦塘,故又名七溪。

沙溪是我国著名舞蹈家、一代宗师吴晓邦先生的故里。

太仓沙溪的沙溪

太仓市沙溪镇位于太仓市的中北部,距离市区约15公里,是市区的卫星镇,接受市区的辐射。距上海虹桥机场50公里,沙溪境内水乡古镇,历史悠久,风景独特,物产丰富,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

沙溪镇始于元末。明弘治年间,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商人应运而生,需要一个文化交流、商品经济活动的地点。于是,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脱颖而出,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戚浦河,“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小桥流水,小巷深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

区内至今保留着一河二街三桥一岛的格局:

“一河”是指七浦塘,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宋代由范仲淹主持开挖的古河道;

“二街”是指沿老七浦河两岸傍水而建的河南、塘北两条老街,东西长各有1.5公里,且有大量清代、民国的民居宅院600多家、4200多间,连片成群,错落有致;

“三桥”是指义兴桥、庵桥、新桥三座古桥,贯连了河南塘北老街,为适应水边生活和货运而建筑的临水民居,家家有水码头、河棚间(吊脚楼、水阁房),隔三户五户就有水弄堂,形成沙溪古镇独特的临街建筑风貌;

“一岛”是指橄榄岛,是1954年人工开挖新七浦河时截断而成的。

古镇中还保留着古代城市防御体系的历史遗存,如巷门、桥门、更楼等等,传承着沙溪地区自宋以来在建筑上的历史遗风。古镇上有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即龚氏雕花厅,太仓市文物保护单位16处。已有乐荫园、吴晓邦故居、沙溪文史馆等景点对外开放。

江南水乡古镇是沙溪最显著的特色。“古巷同户宽,古街三里长,古桥为单孔,古宅均挑梁,户户有雕花,家家有长窗,桥在前门进,船在门前荡”,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沙溪镇民俗风趣,民风纯朴,民间灯会,妙趣横生。沙溪自古香火很旺,尤以普济寺、长寿寺、延真观最甚。沙溪的猪油米花糖、桃珍糕、盘香饼、涂松山芋等风味小吃、特产也远近出名。

枕河人家

改革开放以来,沙溪镇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今日的沙溪镇辖区东连金浪镇,南临城厢镇,西与昆山、常熟交界,北接归庄镇,面积6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人,成为江苏省首批对外开放的乡镇之一,是全国百强乡镇和江苏省乡镇百强之一。已先后被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镇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绿化工作、文化教育先进镇。

沙溪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是引近西方文化较早的江南名镇之一,明清时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学。沙溪人才辈出,名人雅士众多。史学家桑悦,古琴家徐上瀛,星象学家龚树模,儿童文学家龚堡,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沙溪人。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古老而美丽的沙溪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三里古街

沙溪历史上曾是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太仓的工业重镇。清光绪三十二年,江苏省第一家轻纺工业济泰沙厂(现利泰纺织厂前身)就诞生在镇西市街。

橄榄岛

中国古建筑学家朱光亚认为,沙溪临水建筑与同里、周庄各有千秋,户户有河棚、水桥、临河落地长窗可眺望远景,房屋脊梁、门窗雕刻精美,富有江南水乡特色。1999年6月28日,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专家组对沙溪镇进行考评,十二位专家全票通过,他们一致赞叹:沙溪三里古街保护得如此完好,在全国实属罕见。

沙溪镇已经过规划全面恢复古镇独特的商业街和水乡风貌,将以古镇极品、水乡绝景展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中国第二个“周庄”。沙溪的旅游观光业已显露出无限的商机,必将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

沙溪是众星拱月的江南水乡古镇的又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沙溪镇位于太仓市中北部,距市区15千米。面积132.44平方千米,人口139491人(2007年)。辖7个社区、20个行政村。茜(泾)沙(溪)、直(塘)鹿(河)公路过境,横沥塘和七浦塘纵横境内,设码头。

1949年为印溪镇,1953年更名沙溪镇,1958年属沙溪公社,1963年析置沙溪镇,1991年沙溪乡并入。1997年,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3.9万,辖泰东、沙星、百花、涂松、陶湾、印北、沙北、洪泾、洞泾、半泾、中荷、大通、复桥、楼巷、新河、松南、胜利、印南、杨桥、三仓、岳湾21个村委会和东市街、东门街、中居、西居、苏棉、工农、新北街、新北街西8个居委会。2003年,沙溪、归庄、岳王3镇合并设立沙溪镇,镇政府驻沙溪白云路。

[2006年代码]320585101:~001新北社区 ~002东市社区 ~003西市社区 ~004利泰社区 ~005直塘社区 ~006归庄社区 ~007岳王社区 ~200涂松村 ~201印北村 ~202洪泾村 ~203半泾村 ~204中荷村 ~205松南村 ~206胜利村 ~207泥桥村 ~208虹桥村 ~209泰西村 ~211太星村 ~212岳星村 ~213新建村 ~214岳镇村 ~215塘桥村 ~216项桥村 ~217庄西村 ~218凡山村 ~219香塘村 ~220渠泾村

附1:归庄社区位于太仓市西北部,距市区19千米。直(塘)鹿(河)公路过境。白米泾过境。1949年为帆山乡,1956年更名归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新桥、项桥、梅林、双泾、庄西、高泾、葛桥、米泾、陈泾、帆山、香塘、渠泾、管泾、苏巷、米东、归北16个村委会和归庄居委会。

附2:岳王社区位于太仓市中部,距市区12千米。茜(泾)沙(溪)公路过境,杨林塘、石头塘纵横境内。1949年为岳王乡,1958年建公社,1983年复为乡,1986年改镇。1997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太星、岳星、新建、岳东、岳南、兴隆、双桥、光耀、东街、西街、岳西、塘桥、项门、星月、横杨、邢巷16个村委会和岳王居委会。

附3:直塘社区位于太仓市西部,距市区14千米。204国道过境,茜(泾)直(塘)公路起点。盐铁塘与七浦在境内交汇。1949年为直塘镇,1956年改乡,1957年并入双凤乡,后改公社,1966年析建直塘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3年改镇。1997年,面积29平方千米,人口1.8万,辖张泾、米中、洞星、沙巨、青秧、青凤、泥桥、直塘、凤凰、曾湾、虹桥、泰西12个村委会和直塘居委会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