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禅寺 位于西宁湟水北的土楼山峭崖间,历史上称为土楼山寺、永兴寺、北禅寺,现又称为土楼观。始建于北魏,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水经注》中说:“上有土楼,北依山原,峰高三百尺,有若削成楼,下有神祠,雕墙故壁存焉”。
2. 男山公园 位于西宁市南山,风景十分秀丽,是休闲观景的好地方。 西宁南山又叫凤凰山,山上有亭,名叫凤凰亭,亭上有一横额,上书“河湟引凤”。相传南凉时有凤凰飞临其上,故名凤凰台。
3. 东关清真大寺 如果你想了解青海的民族风情,建议你可以去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宁市十多万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中心,在青海省内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与西北地区著名的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并称为西北四大清真寺。其建筑风格也是典型的中国殿堂式建筑,它位于西宁市繁华的东关大街南侧的闹市区,每天来往人群川流不息,行人莫不为这座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恢宏的气势和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4. 还有西宁去年新建了一个虎台遗志公园,听说挺有特色,我没有去过,建议你去看看,那个主要是以建筑物为景观的,应该不会受时间的限制,影响游玩的。
5. 玩累了就可以去我们的莫家街,那可是个美食飘香的街道,最出名的是马忠美食城,注意尊重少数民族生活习性,不要带禁止带的食物啊!
其实,你真的应该走出西宁去看看,青海的旅游风景地方真的好多,我用了两年的时间,还有好些地方都没转到。循化是撒拉族的故乡,那里有美丽的孟达天池,可以听听关于白骆驼的传说。互助是土族的故乡,也是彩虹的故乡,你可以看看他们的轮子秋舞。
参考资料:西宁旅游指南
旅游线路:西宁——青海湖—茶卡盐湖—原子城—金沙湾—151—贵德—坎布拉—李家峡—西宁
7月能再去门源看油菜花就最棒了,那时的花开得正盛
2日(兰州—西宁—塔尔寺)
7:10分坐头班高速客车去西宁,出发前可在火车站附近吃一碗兰州拉面,面3RMB,加牛肉1RMB,蛋5RMB。
10:50达到西宁,打车去西凉驿,6RMB或9RMB(遵守交规的司机)。个人比较喜欢西凉驿,无论是老板的为人还是他们家的各种细节都会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当然他家的“花卷”同学也哈可爱。西凉驿 , 30/人,四人间
午饭去沙力海吃的,他家的羊脖子、炸土豆、烤羊肉、手抓饭、牛筋都超级好吃
体育馆旁边有班车去塔尔寺,6-8RMB/人,包TAXI 30/车。塔尔寺门票80/人,学生票40/人,导游60/人。
晚上可去莫家街吃小吃,个人认为玛丽亚砂锅很一般。莫家街上有很多小吃和工艺品,但一定要小心保管贵重物品,小偷不少。
3日(西宁—日月山—151—茶卡盐湖—鸟岛)
8:45包车出发去青海湖,金杯12人车,750/天,包三天。尽量不要包黑车,容易被查也不安全。
翻越拉鸡山,这段风景不错,到达日月山、倒敞河,中午左右到达151基地。151基地周围的饭菜是出奇得贵。人多建议点团餐,30/人。151基地门票100/人,学生票50/人,我们没有进去,离151不远有一处也可和青海湖亲密接触。151旁边有一处高坡,可让司机开上去,观全景。
16:00左右达到茶卡盐湖,门票30/人,司机带我们从后面加工处进未收门票,但风景也不如前面,建议买门票进
20:00在去鸟岛的路上找了一处可以与青海湖亲密接触的地方看日落,但并不是正西方。在青海湖要看日出日落,只有在151基地附近才比较正,这一点是我先前没有考虑充分的。
21:00到达鸟岛镇
吃、住陇中酒家。吃:30/人,住25/人,四人间,厕所在院子里,老板态度不怎么好
海兴宾馆 290RMB,三人间
鸟岛宾馆全部定满
更多....看环视旅游网
准确答案:
除了塔尔寺 还有青海湖
去青海湖一定要买50元的船票,别买40元的
50元可以到二郎剑(湖中的类似一个孤岛),很美 湖水超蓝,难以形容!
坐在二郎剑的沙滩上多拍几张照片,但要注意,那的紫外线很强,要做好保护措施,湖边有许多黄灿灿的油菜花,很漂亮 一定要进去照相(我是十一去的,不知现在还开不开花了)
青海湖边可以吃糌粑,酥油茶等特色
最重要的是湖里有一种鱼叫湟鱼,一年长一两,十年长一斤,很珍贵,政府已经禁止打捞了,不过只要舍得花钱,餐馆里都有,但要偷偷摸摸的点菜(800元一斤)其实不是很好吃,因为我一点也不爱吃鱼,但是,不可否认,肉质确实鲜美,很嫩,但是特别多刺。
主要景点:
塔尔寺-瞿昙寺-东关清真大寺-孟达天池-循化旅游区-青海湖-倒淌河-茶卡盐湖
柴达木盆地
名胜古迹
西宁东关清真大寺是中国西北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具有中国古典宫殿建筑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塔尔寺坐落在西宁市西南的湟中县鲁沙尔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院殿宇相连,白塔林立,是中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瞿昙寺,位于乐都县城东南25公里,系明代建筑。回廊墙面上布有约400平方米的壁画堪称一绝。青海湖距西宁约120公里,为中国最大的咸水内陆湖。此外还有孟达山、柴达木、马厂塬遗址、西海郡古城遗址等。
手抓羊肉
吃肉时,或用手抓、撕、食,或用藏刀割食,故名。一般就地宰杀,扒皮入锅,待水开锅,捞出即食。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一般到藏家,主人先将羊尾巴给客人,然后他人才能手抓。又有“女婿吃羊脖子”的习俗。
烤羊肉
做法:将羊肉切成小片,串穿于铁扦上,放特制的长方形烤炉焙烤。然后在羊肉上抹上酱油、精盐、姜粉、辣面、椒粉等佐料,并翻动铁扦。其肉嫩味香,营养丰富。
羊杂碎
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肝、肺、肠、胃、蹄等切片,舀原汤汁,加调料,即成。杂碎柔、嫩、烂、脆,汤香味浓。青海最有名气的“羊杂碎”要数里离市区25华里处的大通后子河杂碎馆。
爆焖羊羔肉
高原一绝。吃羊羔肉一般是有渐近线的,只有春秋产羔时期才能品尝到。做法:将出生15天左右的羊羔宰杀剥皮、洗净切成3~6厘米的方块,入油锅爆炒,待皮肉淡黄时加入面酱、辣面、姜粉、椒粉、精盐等,再反复炒至肉块呈红色时,加适量凉水,封锅慢煨,水干肉烂即成。其肉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芳香柔软。
酸 奶
这里所说的酸奶,不是我们常喝的那种工厂加工出来的,而是当地回族人民自己加工自制的酸奶,是盛在小碗中,并在碗口盖上一块小玻璃,然后回族人民自己摆在街头上卖的那种。这种自制酸奶味道绝对正宗、口味绝对赛过其它所以品牌的酸奶。
馓 子
馓子是一种油炸面食。青海回族和撒拉族群众,在每年欢度传统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馓子是用头罗白面为原料,稍加盐和调料,搓成细条,一圈圈放入油中炸制而成。
炒面片
在面片已下锅的同时 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蔬菜或粉条、木耳,待面片开锅,即用漏勺捞出面片,放到炒好的菜中翻炒,略炒片刻,即可出锅食用。
烩面片
先将肉片、豆腐片、新鲜蔬莱,如;红辣椒片等在锅中煸炒,放上羊肉汤,加盐、味精、酱油、姜末、胡椒粉等入味,再加进黄花、木耳烧沸,略勾芡汁,撒上蒜苗丝待用。再将面片煮熟,用漏勺捞在碗中,舀上烹调好的烩菜即可食用。
狗浇尿
又称狗浇尿油饼。本地较流行的一种面食。用青油煎的薄饼。有只加一点酵子的“半死面”和不加酵子的“死面”两种。将小麦面和好揉匀、港开,撒上香豆粉,浇少许青油抹匀,卷成长卷。再顺面卷方向探成螺丝状,切成小段,逐个压平微薄。在烧热的烙馍锅中倒上约半两青油,将饼放进,沿锅边浇上一圈青油,并不停转动薄饼,使其人色均匀。待饼上了火色,立即翻过来,再沿锅边浇一圈青油,并不断转动饼子,煎熟即可食用。5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厨房灶台上多使用陶制的小油壶盛放青油,烙饼时,用小油壶沿锅边浇油的动作,犹如狗在墙根撒尿的姿势,故称“狗浇尿”。
蜂尔里脊
做法:将里脊肉剔除筋膜,剁碎,加精盐、姜末、椒粉少许,调制成丸子。以蛋加水粉搅匀成糊,涂在丸子上,然后在熟油中炸成金黄色,出锅浇上芡汁,装盘上席。其色泽金黄,外酥里嫩,甜酸可口。
甜 醅
制法: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焜锅馍
它是青海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们的面食品。焜锅馍,其制法是,在普通发面里卷进菜籽油,抹上红曲、姜黄、香豆等民间食用色素,再层层叠叠地卷成面团,揉成和焜锅大小相似的圆柱状,放入焜锅内,然后将焜锅埋入用麦草为燃料的炉膛或炕洞内的火灰里。烙出的馍馍,外脆内软,香气扑鼻。
尕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家常饭。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此时称“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
拉 条
拉条,又叫拉面,是青海人民的一种传统地方风味食品。拉条和面片的制作方法大体相似。不过,拉条的面团要多揉,且稍软一些,待面醒后才能拉。拉条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扁形的,又叫“兰叶”;一种是圆形的,又叫“鸡肠子”。
酿 皮
酿皮是青海地方风味浓厚的传统小吃。其制作方法是,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软胶样的面团煮熟后称作面筋。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高原旅游必备常识
1、对进入高原者,应进行严格的全面体格检查。凡有明显心、肝、肺、肾等内脏器质性病变,高血压Ⅲ期以上者,均不宜进高原。
2、年龄超过40岁、身体较胖者或体弱者亦不宜去。因过度肥胖会加重高原缺氧反应,且易激发高原心脏病等。
3、若患有重感冒等,最好在平原地区医治好再进高原。否则会使高山反应加重,甚至诱发肺水肿等。
4、初去高原者,最好是夏秋季进高原,因可使高山反应大为减少,而冬季的寒冷可加重肌体的缺氧。最好是乘坐汽车进高原,以逐步适应。
5、初到高原或间隔时间进入高原后,在最初几天内,尽管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活动,少跑跳,应适当卧床休息。
6、高山气候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晚凉、中午热,因此保暖问题就很重要。秋季应带毛衣裤、棉衣,冬季应穿皮 大衣、毛皮靴等,预防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
7、初入高原者应多食米食。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抑制恶心、呕吐,供给酸性饮料可利于纠正碱中毒、补充能量和水分,因气候干燥,肌体对水分的需求十分迫切,可常饮些茶水或原汁饮料。每次可饮1-2口,多饮几次。酥油茶可有效抵御高山恶劣气候,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巧克力糖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能的食物。
8、调节好高原旅游期间的生活。食物以易消化、营养丰富、高糖、含多种卫生素为佳,多食蔬菜、水果,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
9、旅游者还应准备防风沙和日光的墨镜。高原太阳直射,紫外线非常强烈,对视神经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也可防“雪盲”。
10、罹患高原适应不全者,睡眠应采用半卧位,以减少右心的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若觉心肺不适量好先吸氧,预备氧气袋在身边,高山反应夜间加重。可预备些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药,还可准备一些安眠 、止疼、晕车等类药,最好是中药。
11、组团旅游必须配备熟悉高原病症的医护人员,并应准备抢救措施。医护人员的身体亦应健康。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