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87.8公里
起点:苏州市
1.苏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沿馨泓路行驶410米,过馨连桥,左前方转弯进入干将西路
2) 沿干将西路行驶480米,右转进入西环路
3) 沿西环路行驶750米,朝北环路/沪宁高速/苏虞张公路/G312方向,稍向右转
4) 行驶290米,过来凤桥,在入口,进入西环高架路
5) 沿西环高架路行驶7.1公里,朝北京/上海/南京/沪宁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宁高速苏州西互通
6) 沿沪宁高速苏州西互通行驶710米,过冬至桥,朝北京/南京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宁高速苏州西互通
2.沿沪宁高速苏州西互通行驶350米,在入口,进入G42
3.沿G42行驶42.9公里,朝宜兴/无锡(北)/惠山区/S4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无锡北枢纽
4.沿无锡北枢纽行驶840米,过胡家渡桥,在入口,进入锡宜高速公路
5.沿锡宜高速公路行驶20.6公里,在阳山/陆区出口,
6.行驶870米,过陆马公路上跨桥,朝阳山/胡埭方向,稍向右转
7.常州市内驾车方案
1) 行驶350米,右转
2) 行驶56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X211
3) 沿X211行驶300米,左转进入S342
4) 沿S342行驶5.2公里,过扁担河桥,稍向右转上匝道
5) 沿匝道行驶490米,过秦皇立交,左前方转弯进入S232
6) 沿S232行驶2.4公里,过丁书桥,左转进入XZ01
7) 沿XZ01行驶500米,右转
8) 行驶1.5公里,右转
9) 行驶800米,右前方转弯
10) 行驶43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环球动漫嬉戏谷
给个采纳哦。鐧惧害鍦板浘
漂流,曾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涉水方式。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候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是在二战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一条蜿蜒流动的河,延伸在峡谷坚硬的腹地。乘着橡皮艇顺流而下,天高水长,阳光普照,四面青山环绕,漂流其间,迎面而来的是一种期待--期待刺激!期待惊险!期待与自然的搏斗!期待有惊无险后的轻松!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激动、一种区别于平凡生活的独特感受。就是这样一种感受,使都市人为之倾倒,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清远是广东省山区市区位最优越的城市,陆海空立体交通具备,京珠、广清高速,106、107国道,京广铁路纵贯南北,属广东1小时工作圈范围。市区到广州仅40分钟车程,距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仅30公里。 清远雨量充沛,水系发达,峡谷河流众多,是广东生态、水力、旅游资源最密集的市,以北江、连江、翁江、滨江、潖江为干流的河网体系极为发达,森林覆盖率为65%,系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公益林、水源林基地。山青、水秀、洞幽、石奇、湖清、峡险。旅游资源丰富,为广东的4条旅游热线之一。 当地人比较喜欢说的话第一:叫鸡,第二:飘一飘。当然这不是说的一些色情类的。而是当地人的一种土话,在清远有三大习俗,也可以说是有三大特色,就是“一漂二泡三叫鸡”。 近年来,清远市大力发展漂流特色旅游。形成了天然探险漂、峡谷勇士漂、动感欢乐漂、暗河漂、北江竹筏漂等各具特色的12条漂流路线,分布在市区、清新、英德、佛冈、阳山、连山各地,以临近市区的笔架山几条漂流最为火爆。 ●清新县古龙峡漂流。位于清新县三坑滩(沿旧107国道迳口入两公里),漂流河道经国际漂流专家按照赛道标准精心设计,自然原始,浑然天成,是首批经过省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标准化河道。分为两个赛段:国际极限赛道和中国挑战赛道。赛道全程为天然河道,原始丛林遮天蔽日、峡深壁陡,炎炎夏日仍清爽袭人。最刺激的河道当属古龙峡“蛟龙摆尾”河段,180度的大转角,类似雅鲁藏布江大气雄浑的U型大转弯,两岸壁仞千尺,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高速滑行的皮艇像浪尖上的过山车,飞旋在波峰波谷间,在惊魂未定之际又嘎然而止,橡皮艇稳稳跃入一个的清澈水潭里,平静下来,尖叫声似乎还在耳边。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荷花诗 [阅读:14931]
梦中行荷花万顷中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尊为月俸,为嫌铜臭杂花香。
荷花
风露青冥水面凉,旋移野艇受清香。
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六郎!
荷花
南浦清秋露冷时,凋红片片已堪悲。
若教具眼高人看,风折霜枯似更奇。
采莲
蘸水朱扉不上关,采莲小舫夜深还。
一樽何处无风月,自是人生苦欠闲。
采莲
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
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
采莲
帝青天映麴尘波,时有游鱼动绿荷。
回首家山又千里,不堪醉里听吴歌!
采莲曲
采莲吴姝巧笑倩,小舟点破烟波面。
双头折得欲有赠,重重叶盖羞人见。
女伴相邀拾翠羽,归棹如飞那可许。
倾鬟障袖不应人,遥指石帆山下雨。
荷花
汙泥除尽藉根花,留得孤芳照病翁。
水面亭亭尘不染,县知不是蓼花红。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