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乡现在已经叫“阳关乡”了,从敦煌去阳关乡有旅游大巴和公共汽车,“阳关”就在南湖古董滩上,距离汽车终点站500米,步行10分钟。
来敦煌游玩必须到阳关景区一饱眼福。
阳关位于中国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境内,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这里紧靠祁连山脉,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景色秀丽异常。
阳关景区以遗址群、自然景观和游乐设施三大特点而著名。遗址群是景区内最引人入胜的景点,因为在这里保存了大批的汉时、唐时的古代建筑及文物,游客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深厚底蕴。此外,阳关还有墓葬楼群、石佛岩等古迹,值得一看。
景区内的自然景观也非常丰富,有祁连山深处的峡谷、瀑布、森林和珍贵的各种生态系统,感受大自然的震撼和美好,如夏日草原,晚霞瑰丽,秋色唯美,冬日雪景美不胜收。
此外,游客还可以游览阳关大佛、观赏野生动物表演、体验高山滑车等游乐设施。夜晚,阳关还有露营、篝火、星空等丰富的夜间活动,让你体验到不一样的甘肃民俗风情。
雅丹地貌。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Dunhuang is located in the ancient China leading to the western, Central Asia and Europe transport routes, the Silk Road, once had a thriving business activities. Dunhuang Grottoes, Dunhuang fresco "to the world famous, world heritage Mogao Grottoes and the Han Great Wall frontier Yumen pass sunshine is located.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取名阳关。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元鼎年间,在河西“列四郡、据两关”,阳关即是两关之一。阳关作为通往西域的门户,又是丝绸之路南道的重要关隘,是古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据史料记载,西汉时为阳关都尉治所,魏晋时,在此设置阳关县,唐代设寿昌县。宋元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阳关也因此被逐渐废弃。旧《敦煌县志》把玉门关与阳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阳关,始建于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阳关在古代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沟是最大的独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成绿洲盆地,有发达的火烧沟文化。
早在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为抵抗匈奴对边疆的骚扰,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同时建立了阳关和玉门关。
阳关建于汉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设都尉管理军务,自汉至唐,一直是丝路南道上的必经关隘。
自西汉以来,许多王朝都把这里作为军事重地派兵把守,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戌守征战;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又有多少文人骚客面对阳关,感叹万千,写下不朽诗篇。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就是走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的。
汉唐时期,阳关军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沟平时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汇成水溪北流,时有山洪暴发。洪峰过后,沟岸纷纷塌落,河床加宽,大量泥沙顺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积。泥沙在西北风吹扬搬运下,形成条条沙垄,阳关古城送逐渐被水毁沙埋。
隋唐时期废弃后,慢慢荒芜,只剩下被称为“阳关耳目”的墩墩山烽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南湖乡现在已经叫“阳关乡”了,从敦煌去阳关乡有旅游大巴和公共汽车,“阳关”就在南湖古董滩上,距离汽车终点站500米,步行10分钟。
驾车路线:全程约64.9公里起点:敦煌市1.从起点向正西方向出发,行驶50米,左转2.行驶50米,右转进入阳关中路3.沿阳关中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G2154.沿G215行驶36.8公里,右前方转弯5.行驶19.2公里,左前方转弯6.行驶2.5公里,左前方转弯7.行驶1.7公里,右转8.行驶810米,右转9.行驶2.1公里,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终点:阳关遗址
白马塔大桥位于敦煌城区G215阳关中路西大桥南侧,月映路西侧,白马塔以东,横跨党河,桥体两侧的十二飞天神女雕像婀娜多姿、惟妙惟肖,在朝阳的照射下更突显神韵!桥上可远望一片沙丘,那里就是鸣沙山!取名“白马塔大桥”自然与白马塔景区有所关联,白马塔位于敦煌市古城南部,党河乡红星村内,建于公元386年,相传这座宝塔是1600多年前高僧鸠摩罗什为他心爱的坐骑白马而修。大桥地下通道两侧有几处浮雕,用一段段故事讲述着白马塔的来历。
阳关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区西南70公里处,是由汉唐历史遗迹、大漠自然风光、生态农业观光以及阳关博物馆等景观构成的具有文化价值型、旅游观光型、休闲体验型等多类型的特色景区,于2006年9月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始建于西汉武帝时期。阳关是丝路南道的重要关隘,中西交通的重要门户。阳关声名远播,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更令人对阳关心驰神往。如今,阳关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长城文化的代表性遗迹之一。阳关、玉门关和汉长城,是敦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敦煌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阳关景区是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的双重景区。景区内历史遗迹遍布,文化内涵丰厚,分布有阳关遗址(位于古董滩)、阳关烽燧(墩墩山烽燧)遗址、丝绸之路南道遗迹、唐寿昌城(汉龙勒县)遗址、汉渥洼池遗迹、古塞墙遗迹、古墓葬、古窑遗址等,展现了丝绸之路文化、两关长城军事文化和边塞地区民族文化的风貌特征。景区及外围自然景观独特,堪称中国西部大漠绿洲地貌的典型代表。戈壁沙漠苍茫无垠,南湖绿洲翠玉镶嵌,沙生植被带如彩带飞舞,阿尔金雪山巍然遥挂南天,更有海市蜃楼幻景,为大漠增添了奇幻神秘的色彩。仿汉建筑风格的阳关博物馆,古朴典雅,雄伟浑厚,与周围的汉唐历史遗迹及大漠绿洲景观相映成趣,古今自然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
景区向游客提供多语种导游讲解、旅游购物、区间特色运输、餐饮娱乐等多项服务,游客除参观文物古迹外,通过参与持牒出关、骑射练兵、乘坐仿古战车、走阳关大道、游丝路古道、研学旅行、沙漠探险等旅游活动项目,可深刻体会阳关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风土人情。
阳关是由汉唐历史遗迹、大漠自然风光、生态农业观光以及阳关博物馆等景观构成的具有文化价值型、旅游观光型、休闲体验型等多元素的特色景区。 现存有汉唐时期的古关、古城、古烽燧、古水源、古道、古塞墙、古墓葬、古陶窑等众多文物遗址。
阳关烽燧
阳关烽燧采用几层土块一层芦苇的方式层层叠压而筑成。现高4.7米左右,底长宽8—7.5米,顶长宽8—6.8米,攀登烽顶,方园数十里,尽收眼底,故称“阳关耳目”。阳关地区烽燧以“十”字形分布,别于玉门关地区烽燧“一”字形分布的形式,以阳关遗址为中心,向东有大墩、山阙烽、白山烽与敦煌郡相接;向南有南墩、元山子烽燧进入青海境内;向西有青山梁烽遂、海子湾东、西墩烽燧、葫芦斯太东、西墩烽燧等进入新疆境内;向北有头墩、二墩、芦草井子烽燧等和玉门关相接,并有都尉、侯关及塞墙构成防御体系,显示了阳关四通八达的核心优势。
西土沟(唐无卤涧)遗址
西土沟是本区西部一道主要的涧沟,总体西北流向,唐名无卤涧。《沙州图经卷第五》云:“无卤涧,阔五十步,崖深一丈五尺,水阔八尺,深三尺。右,源出古阳关城西南,至(自)县西南十里北流,至石门烽西,正西入寿昌古城界,可二十里。百姓用溉田亩,其水无卤,故以为号。”西土沟西侧分布有古墓群,沿线有古窑遗址,以及黄鸭洞烽燧、西土沟西烽燧、南墩烽燧和红泉坝烽燧。
仿阳关关城
仿阳关关城是根据《沙州图经》载“古代阳关关城正门,东西廿步,南北廿七步”所复现而成。仿阳关关城简括大气,古朴伟岸,张扬汉家气象,反映历史风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概念符号,阳关已成为告别故国家园亲人,远行时别情离绪的寄托。阳关道则是表达美好愿景的希望大道、康庄大道的代名词。
阳关博物馆
阳关博物馆位于景区中心地带,南距烽燧遗址800米,又南有古董滩,阳关遗址即在此滩。东有唐寿昌城及出天马的汉渥洼池故址。向西南行,丝路南道在群峦叠嶂中蜿蜒延伸。附近的沙漠森林公园林荫茂密,古木参天,且多暗泉、溪流,潺潺流淌魏。登高远眺,阿尔金山(古名金鞍山)之皑皑白雪,浩瀚戈壁、苍茫大漠的宏阔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