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驾游

严子陵 思想?

时间:2024-12-13 10:29|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严子陵 思想?

严子陵

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二、严子陵成就?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低塘街道)人 ,原姓庄,因避东汉明帝刘庄讳而改姓严。东汉著名隐士、黄老道家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世称“严子”。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其后他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设馆授徒。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为汉代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

  公元25年,刘秀即位,多次延聘他,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富春山。后世人称富春山为“严陵山”,又称其富春江垂钓处为“严陵濑”,其垂钓蹲坐之石为“严子陵钓台”。后来范仲淹重修桐庐富春江畔严先生祠堂,并撰写《严先生祠堂记》,内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遂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于天下

三、严子陵是何人?

严子陵是余姚现境最早载入史册的人物之一。他原姓庄,后人因避明帝讳改姓严。名遵,字子陵。今横河镇陈山人。年轻时就很有名望,后来游学长安时,结识了刘秀和侯霸等人。

公元8年,王莽称帝,法令苛细,徭役繁重,吏治腐败,民怨沸腾。王莽为笼络人心,曾广招天下才士。侯霸趁机出来做官了,刘秀却参加了绿林起义军,决心推翻王莽政权。严子陵当时也多次接到王莽的邀聘,但他均不为所动,最后索性隐名换姓,避居僻乡,彻底摆脱了王莽的羁绊。

公元25年,刘秀终于击败王莽,在洛阳建立起东汉王朝,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光武帝。他登基后,思贤若渴,到处寻找严子陵。几年后,得知严子陵披着羊皮隐居在齐国某个地方(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钓鱼,便立即派人带了聘礼,备了车子去请,一连请了三次,并亲自致书云:“古大有为之君,必有不召之臣,朕何敢臣子陵哉。惟此鸿业若涉春冰,辟之疮疮须杖而行。若绮里不少高皇,奈何子陵少朕也。箕山颖水之风,非朕所敢望。”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去了,才终于来到了洛阳。

这时,侯霸已经当上了刘秀的丞相。原来他在王莽失势时,便及时转舵,向起义军靠拢,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他深知刘秀十分器重严子陵,所以一听到严子陵来了,不敢怠慢,马上派人携书问候。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看了侯霸的信后,也不愿回信,只让来人带了两句话去,说是“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认为这是挖他的疮疤,心中十分不满,从此便想方设法要把严子陵撵出洛阳去。严子陵则因为看到侯霸这样的人居然当了丞相,也就不愿再在洛阳呆下去,每天只在宾馆里睡大觉,等待回家。甚至当光武帝刘秀亲自来看望他,他也闭着眼睛,不理不睬。刘秀知道这位老友性情高洁、孤介,便抚着他说:“子陵呀子陵,你到底为啥不肯出来辅助我治理国家呢?”严子陵突然睁开眼来,盯着刘秀说:“唐、尧得天下,是因为德行远闻,才使隐者洗耳。你何必苦苦逼我呢!”刘秀见一时说服不了他,只得叹息着登车回宫去了。

过几天,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与他谈论旧事,谈得十分投机。晚上,还与严子陵同榻而卧。严子陵在睡梦中把脚搁到他的肚皮上,他也毫不介意。不料此事被侯霸知道了,他便在第二天叫太史官上奏,说是昨夜客星犯帝座甚急,想以此引起光武帝对严子陵的猜忌。刘秀听了却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和子陵同睡啊,没事!”然而严子陵却料定其中必有缘故,他从这件事中,看到了小人的倾轧,官场的险恶,便执意不肯再在洛阳留下去了。当刘秀还想要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行,悄然离去,隐居于富春山下。那里有个“严陵濑”,据说就是他当年垂钓之处。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曾再一次征召严子陵,严子陵也再一次地拒绝了,并索性回到故里陈山隐居起来,没过几年,便老死在这里,享年80。无双谱赞曰"虽有那,富春烟雨,一蓑一笠人归隐。"

几人无故上云台,心事含羞未许猜。名利当头叹归隐,清风拂水报招徕。

同眠卧榻真天子,六合难搜高士才。不过茫然寰宇下,容他独自发闲呆。

严子陵的人品确是难能可贵的,然而当时知道的人并不多。直到北宋名臣范仲淹任睦州知州时,在严陵濑旁建了钓台和子陵祠,并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赞扬他“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严子陵才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而“严子陵钓台”经过历朝历代修复和完善,因风景秀丽,山水如画。如今业已成为杭州地区著名旅游景点之一。南宋嘉定年间,陈山严子陵墓旁也建起了高风阁,后来还办了个高节书院,今均早已湮没,只剩下一块墓碑,还保存在峙山公园里。

四、东汉严子陵典故?

严子陵是东汉时余姚人。少年时与刘秀是同窗。刘秀当了皇帝后派人到处找他出来当官,最后在富春江边桐庐县找到他。严子陵竟然对天子使者说他舍不得富春江里的鱼。拒绝了刘秀的邀情,宁愿在富春江边隐居。

五、严子陵的资料?

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东汉著名高士(隐士),汉族,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慈溪市)人,严少年时就很有才气,与刘秀(后来的汉光武帝)是同学好友。刘后来登基做了皇帝,回忆起少年时期的往事,想起严子陵,便多次征召其为谏议大臣,严子陵婉拒之并隐居富春江一带,终老于山林间;其因此被时人及后世传颂为不慕权贵追求自适的榜样。

六、严子陵碑文?

在严子陵钓台,还有几处碑园、碑廊。这是于1993年桐芦县旅游部门,在全国各地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及地区,从100位著名书法家手中,征集的书艺精品100幅,镌刻成碑,碑文出自古代诗人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杜牧、李清照等人之手,抒写富春江、严子陵钓台的华章诗篇,而兴建的富春江碑园。 请看古人是怎样描绘富春江景色的呢? 唐.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至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宋.苏东坡亦誉: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元.吴桓赞道:“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可见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早已为世人所熟知的胜景了。 宋代范仲淹曾经这样描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郭沫若先生的题词是:由来胜迹流传久,半是存真半是情。

七、严子陵历史评价?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一直受到后世的称誉。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赞语,使严光以高风亮节闻名天下。

八、游严子陵祠原文?

横足齁齁梦御床,祗将故旧视君王。

意嫌汉室乾坤小,归占严江日月长。

独茧丝头忘宠辱,生刍庭上阅兴亡。

留题多是功名士,也为留题姓字香。

九、关于严子陵的诗词?

严子陵作者:唐彦谦【唐代】严陵情性是真狂,抵触三公傲帝王。不怕旧交嗔僭越,唤他侯霸作君房。谒严子陵祠朝代:宋朝 作者:林景熙 客星谪下桐江湄,傲睨烟雨何年归。空遗清气满林壑,草木不受春风肥。我来维舟奠椒醑,薜荔祠荒泣山鬼。乱峰欲雪江气严,老蜃吹云日色死。白水真水御绛衣。勋臣四七攀鳞飞。冥鸿遐举不可致,天地浩荡容渔矶。季年熏貂成党狱,阿瞒朵鼎终瑟缩。东都节义何为高,七尺之台一竿竹。

十、严子陵的故事原文?

建武元年(25年),刘秀建立东汉,严光于是隐名换姓,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每日垂钓,后此地为桐庐严子陵钓台。刘秀思贤念旧,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齐地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即遣使备置安车、玄纁,三聘而始至京都洛阳。

司徒侯霸与严光是老相识,派人送信给严光。送信的人便对严光说:“侯公听说先生到了,一心想立刻就来拜访,限于朝廷的有关制度不便,所以不能来。希望能在天黑后,亲自来向你表达歉意。”严光不说话,将书简扔给送信的人。

口授说:“君房先生:官位到了三公,很好。怀着仁心辅助仁义天下都高兴,拍马屁看人脸色办事可就要身首异处了。”侯霸收到信看过,封好了再上奏刘秀。

刘秀笑着说:“这狂家伙还是老样子。”当天就亲自来到严光居住的馆舍,严光睡着不起来,刘秀就进了他的卧室,摸着严光的腹部说:“唉呀!子陵,就不能相帮着做点事吗?”

严光又睡着不讲话,过了好一会儿,才睁开眼睛,看了好一会,说:“过去唐尧那样显著的品德,巢父、许由那样的人听说要授给官职尚且去洗耳朵。读书人本各有志,何以要到强迫人家做官的地步?”刘秀说:“子陵,我竟然不能使你作出让步?”于是便上车,叹息着离开了。

后来,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一次,刘秀随意地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回答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说完话便睡在一起。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刘秀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后授谏议大夫,严光不肯屈意接受,于是归隐富春山(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

建武十七年(41年),朝廷一次征召他,严光仍不就。严光八十岁时,在家中去世。刘秀倍感哀伤,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 ,墓在陈山(客星山)。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