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雁栖湖畔的观景台,看着成群候鸟掠过水面,我突然理解了这个总投资38亿的度假村项目为何选址在此。作为全程参与建设的首旅集团开发团队成员,我们当初带着航拍图与水质检测报告争论选址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有人主张开发成熟的商业地块,但最终是这片原生湿地征服了所有人。
常有客人问我们:“国企做旅游地产是不是更保守?”实际上,在雁栖湖项目上,我们做了三件“破格”的事:将总建筑面积从规划上限的85万㎡主动缩减到62万㎡;保留7个自然鸟岛不作开发;在每栋建筑屋顶铺设生态草甸。这些决策让成本增加了12%,但换来了北京首例湿地零排放度假区的行业认证。
你可能不会注意到,别墅区的地基比常规抬高了80厘米,这个细节让地下生物通道得以保留。酒店中庭那棵20米高的元宝枫也不是移栽的,而是我们调整建筑布局后原地保留的古树。更特别的是,所有路面都采用透水混凝土,暴雨时每小时可吸收120mm降水量,真正做到“雨水不出区”。
项目初期,董事会里反对声不小:“花2.8亿做生态修复,不如多建几栋别墅?”转折点发生在2020年的暴雨季,当周边区域积水严重时,我们的湿地系统反而形成了天然蓄水库。这个实证让团队更加坚定——在后来二期开发中,我们甚至说服政府将相邻的300亩工业用地调整为生态绿地。
最近在测试的“智慧生态导览”系统,能通过AR技术带客人看见地下3米的蚯蚓通道,或者空中不可见的鸟类迁徙路线。更让我期待的是正在申报的碳中和实验区,计划用十年时间培育出完整的湿地碳汇体系。或许下次你来度假时,住的木屋就是用园区自产的碳积分兑换的。
站在即将开放的观鸟长廊上,同事忽然问我:“如果当初选了那个商业地块...”我看着远处正在筑巢的苍鹭笑了笑,答案早已写在粼粼波光里。那些为生态让步的决策,最终都变成了这个项目最独特的竞争力。也许这就是国企开发商该有的样子——既要算经济账,更要会算生态账。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