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潮水刚退去的滩涂上,李阿伯佝偻着腰在泥泞中寻找蛏子洞。五十米开外,三脚架上的长焦镜头正对着他布满皱纹的侧脸。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高罗海滩上演——传统渔耕文明与当代艺术审美,在这片7.8公里的月牙形沙滩上完成着奇妙对话。
说这里是中国最美滩涂绝非虚言。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每天四次潮汐更迭,当海水退去时,滩涂上星罗棋布的养殖架与蜿蜒曲折的水道,在晨昏光线中编织出令人屏息的几何美学。我亲眼见过上海来的摄影团,为捕捉"蓝眼泪"奇观在寒风中守到凌晨两点。
"现捞现煮"在这里不是营销话术。跟着渔民老陈出海收网,刚离水的九节虾在甲板上活蹦乱跳,两小时后就成了大排档餐桌上的白灼海虾。要我说,最地道的吃法还是蹲在渔港边,花15元买碗刚起锅的鱼丸汤,混着海风的咸鲜味下肚。
最近发现家宝藏小店"阿霞海味坊",他们家的紫菜酥颠覆了我对海产零食的认知。老板神秘兮兮地说秘方来自太奶奶的手抄本,我倒觉得关键是用了当天采收的头水紫菜。
带娃来的家长注意了,这里的自然课堂可比教科书生动百倍。上周遇见个十岁小男孩,举着观察盒向我炫耀他的战利品:三只招潮蟹、两只跳跳鱼,还有颗罕见的彩虹贝壳。民宿提供的潮汐时刻表记得随身携带,退潮时的滩涂就是最棒的亲子乐园。
放弃连锁酒店真是明智选择。我下榻的望海阁民宿由百年石头房改造,木梁上还留着旧时渔网的勒痕。老板娘春梅姐能说会道,从郑成功抗清说到现代养殖技术改良,配上她自酿的杨梅酒,就是个活态的地方志博物馆。
夜宿沙滩帐篷倒是新鲜体验。听着浪涛声入眠时,突然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艺术家选择在这里长住。不过要提醒大家,农历十五前后潮位最高,扎营位置可得选仔细了。
最后分享几条血泪经验:想看滩涂日出千万别赖床,太阳跃出海平面的瞬间也就持续20秒;海鲜市场砍价记得用本地话喊"丫霸"(真棒),摊主自动切换老乡模式;如果遇见举着相机的老人,八成是退休的摄影家协会成员,跟着他们走准能找到最佳取景点。
最近新开通的滨海步道让骑行爱好者狂喜,从度假村到吕峡灯塔的8公里堪称海岸线景观长廊。只是千万别学我穿人字拖骑车,现在脚背上还有道浅浅的晒痕呢。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