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到江苏的黎里有直达班车。西塘直达黎里是6:30~17:30时每10分钟一班。到黎里后有到同里的班车。也是10分钟左右一趟班车
西塘,一位“又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水乡女子,静静地横卧在浙江嘉善太湖东南流域的水网地带,展露着自己令人心醉的绝妙风姿。她激动着多少人的思潮,引动着多少人的遐想,更牵动着多少人的梦境!
西塘是个水镇,小河绕街流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搭起斜斜的屋面,形成长长的廊棚,保留着明清时期水镇街市的遗风。“街衢依河而建,居民临水而筑”,这就是西塘最大的特色。吱吱嘎嘎,人力车的轮胎压着古镇的青石板路,一路清风吹拂,穿行在粉墙黛瓦之中。那小桥流水,临水而筑的民居,依河而建的街衢,苍老的廊棚,幽深的古弄,古老而朴素的宅院,在清晨显得特别的静谧,仿佛把人带入了久远的历史长河,置身于明清时代。
西塘的桥多,27座古桥像一张渔网纵横交错的撒在这个千年古镇上。走过始建于宋代的望仙桥,怀旧之情油然而升;而别具一格的来枫桥,则好似一座供行人歇息的凉亭;走上西塘最高的卧龙桥,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处处绿波荡漾,家家临水而居,在蒙蒙细雨的笼罩下,恰如一幅淡彩的水墨画,让人心旷神怡。
西塘的古弄也很多,或明或暗,或长或短,或宽或窄,其中尤以狭窄而幽深的石皮弄最为著名。68米长的石皮弄,最窄处仅0.8米。它就好似一根纤细优雅的长笛,吹奏着古镇的沧桑。
穿过了一条又一条古弄,走过了一座又一座桥,再走进沿河蜿蜒的长达近千米的廊棚,收起雨伞,在廊棚下静静的观望对岸的景致:临河人家几乎家家都悬挂串串红灯笼,家家都拥有古河埠和系船的缆石,有的河埠旁摆放着几盆红红绿绿的衣衫。临水的茶楼里几位老人正品着茶,有的围着欢聚一堂随意闲聊,有的则独自望着粼粼的碧波流水,河面上激起的阵阵涟漪。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夕阳映照在希波荡漾的河水中,渔舟在河水中摇曳。
这江南水乡的多情古镇,让人淡忘浮躁,在纷乱中摘得一抹宁静,美得让人心疼....
当年凌晨3点到了西塘 没地方住 在里面网吧待了一夜 不过第2天省了门票钱
白墙灰瓦
摘自:纵横交错的几条小河从古镇穿过,{白墙灰瓦}的古老民居紧紧依偎,沿着小河两岸延伸。这里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游人熙攘,属于小镇的安宁还没有被无情地打破,为此我们心存感激。下午四点钟的西塘非常平静,阳光温和地斜照下来,绿色的河水似乎静止不动,几只小船停靠在岸边。对岸,一位大爷坐在矮矮的靠背椅上,似乎眯着眼睛在打盹,不远处,一位老妈妈正用三个簸箕在晾晒着什么东西。古镇上的小道都是石板铺成的,小道只有一米来宽,两边是质朴的民居。走在清凉的石板路上,抬头看天,不知自己身处何时。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