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古镇旅游

隆安县有什么特色美食?

时间:2024-09-28 13:05|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隆安县有什么特色美食?

大凡到隆安吃过雁江米粉的人,均称赞有加。其实,平时所食用的米粉,在选米、蒸煮调桨、调料汤比真正的雁江米粉又稍逊一筹,外来人若真的吃到雁江米粉,也算是有口福了。

上世纪初至50年代,在隆安县城,有位叫程家智的壮民经营米粉生意,店名“美一馆”。他蒸制的米粉,皮薄软韧,切粉久煮不烂,卷筒粉折而不断。菜肴加工精致,有炖、炒、烤、炸等种,色、味、香俱全;调味式有汤粉、凉拌粉、卷筒粉。其汤料极注重,汤水质量好,从早到晚其味清香不变;拌凉粉讲究配料,酸甜可口;卷筒粉馅料上乘,酱卤得法,味道别具一格。到过隆安的人,多慕名前去品尝。据民国县志记载,1935年举办擂台赛,南宁市名牌“乾隆皇”米粉店以汤粉、凉拌粉与其比赛,结果“乾隆皇”米粉店甘拜下风。

如今的雁江米粉均得其真传,故美名传扬,堪称隆安一绝。选米、磨粉、调桨、蒸煮不得要领,若汤料上乘,其粉质亦不上口,故粉、汤、料缺一不可,十分讲究。雁江米粉的制作方法

到隆安不吃雁江米粉会终身遗憾,雁江米粉久负盛名,下至南宁上到百色雁江米粉都有传闻,其美名从解放前一直流传至今。而它的制作方法却鲜为人知,有人说只有雁江人用雁江米加雁江水才能做出特有的雁江粉味道和口感,其蒸制过程及方法更传得神乎其神。

其实,雁江米粉的制作讲究的是一个过程。米的选择很重要,最好是用雁江本地生产的早稻隔年陈米,新米和晚稻米其浆粘度大而难成型。原料米经淘洗冲净后用井水(自来水弃之)浸泡4-5个钟头,当手用力碾擦米粒可碎时说明浸工已够。然后便是磨浆,传统的做法是用小石磨碾磨,用磨浆机碾磨由于速度快米浆易糊所以不用。接下来点浆的工序尤为关键,点浆是将生浆和熟浆按严格的比例进行调制,因为做成卷筒粉皮和切成粉丝的要求都不同,卷筒粉要求粉皮薄且光亮、韧性好有弹性,可以点嫩些;而切成粉丝的可以点老一点。有经验的师傅一点一个准,新手的则要反复试验方可上锅蒸煮。上锅蒸煮主要是掌握火候,雁江人蒸粉用的都是柴火灶,这样蒸出的粉才没有异味,用猛火蒸出起大泡的粉皮为佳品。

雁江粉的吃法有多种,可卷、可汤、可炒和凉拌吃,各种吃法的佐料也十分讲究,雁江人配制的佐料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亲自品尝以后定让人叫绝。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二、09年隆安县雁江镇什么最好吃

雁江粉最好吃

三、准备要去南宁周边的隆安县 请问那里住哪个宾馆酒店比较好?谢谢

住电力大厦、泰馨宾馆,吃雁江卷筒粉,游龙虎山、雁江古镇、雁江西湖

四、广西隆安县有没有什么特色小吃?

好吃的多了去了,晚8点电力附近晃悠晃悠!

五、同里有什么好吃的

你好!同里的特产:芡实、梅干菜。旅游送人的有:芡实糕、状元蹄、袜底酥、麦芽糖、桔红糕、粽子糖!时令糕点有:酒酿饼、麦芽塌饼、青团子、红豆糕、南瓜饼、玫瑰糕、桂花糕。另外,旅游边走边吃的有:萝卜丝饼、臭豆腐、鹅蛋、芡实粥、烤玉米等等!祝你生活愉快!~

六、去凤凰古城春游吃什么?湖南凤凰古城的美食

说到湖南,有一个地方是我们不能不去的,那就是凤凰古城。其实,有一句俗话说得好,那就是民以食为天。那么我们去凤凰古城春游吃什么呢?下面,就跟着小编来尝一下凤凰古城的美食。去凤凰古城春游吃什么一、凤凰四大特色小吃在凤凰古城里有一个关于四大特色小吃的排行,依次是苗家香草肉、土家香酥条、香豆腐和葛粉。1、苗家香草肉,5块钱一个,主要有牛肉和猪肉两种馅儿,推荐猪肉馅儿的,感觉很爽口。个人感觉味道的最好的,在沈从文故居那条胡同里的那家。2、土家香酥条,为土家族特色经典美食,承百年传统工艺精制,以其独特的酥香,而成为土家美食佳品。主要成分是由大米、糯米、大豆、白糖、芝麻等精心配制而成,外酥内软,香甜可口,无任何食品添加剂,纯绿色食品。在凤凰,以黄氏土家香酥条最为有名,位于东正街和和十字街的交叉口,5块钱一个,10块钱3个。老板很会宣传自己,将自己在百度的各种消息截图并放大,挂在自己的店门口,还时常吆喝,吸引了不少人购买品尝。3、香豆腐,是凤凰县苗族和土家族常用的家菜和土菜。打豆腐之后,将剩下的较粗的豆汁留下,炒吃时一般拌白菜煮烹。菜豆腐煮好后,再在其上面放一上些火烧擂辣椒汁。吃时鲜嫩可口,对健身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消化极有好处。菜豆腐是苗家、土家常食用的一种名菜,也可算为美味佳肴。4、葛根饼,由葛粉做成,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口感也是上乘。据说,有清除体内垃圾的功能,经常食用葛粉的人,能起到强筋壮骨、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还有一家小吃,虽然没能进入这前四名,但我认为味道也还不错的,那就是吴记苗饼。这个摊位在沱江下游的河边上,不是很好找,我们要不是四处拍照和闲逛,估计也发现不了。老板很有意思,说他在此买了好几年饼了,但从来不卖给韩国人,不然这苗饼也该成为韩国的特产美食了,咱得保护民族文化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