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坪风雨桥又名花桥,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桥总长70米,高出水面8米,宽4.5米,河中立一青石石墩。
桥为木质结构,桥的下部由两排各为8根粗大杉木穿榫连成一体,分两层呈天平状向边悬挂。每层挑出约两米。桥廊两侧有一米高的梳齿栏杆。栏杆外面又有一层外桃1.4米的挑檐。桥廊内两侧下面设置连通板凳供人歇憩。 看地坪风雨桥真正要看的是它的装饰。
地坪风雨桥上部为花板,绘有各种侗族风庆人物故事山水、花木、动物等彩画。此外,“楼叶,楼”四柱绘有4条青龙抱柱,顶层花板又绘有龙虎鹤牛齐欢图案。
走近侗族风雨桥,领略中国桥梁艺术。
侗族风雨桥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跨越流经县城的舞水河,自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名僧宽云带头捐建建成起,几经圯毁,多次修复,一直是湘黔公路交通要塞,也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最繁华的地方,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古时候,一个小山寨,只有十几户人家。有个小山寨里有个小后生,名叫布卡,娶了一个妻子,名叫培冠。夫妻两人十分恩爱,几乎是形影不离。每天两人干活回来,一个挑柴,一个担草;一个扛锄,一个牵牛,总是前后相随。
一天早晨,河水突然猛往上涨。布卡夫妇急着去西山干活,同往寨前大河弯的小木桥走去。正当他们走到桥中心,忽然一阵风刮来,刮的卡布睁不开眼,妻子跌入河里。卡布睁开眼一看,方知道给刮下河去了,就一头载进水里,潜到河底。可是来回寻找了好几次,却不见妻子的影子。乡亲们得知了,也纷纷前来帮卡布寻找妻子,找了半天工夫,还是找不到他的妻子。
原来在河弯深处有只螃蟹精,把她卷进河底岩洞里去了。螃蟹精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后生,要培冠做他的老婆,培冠不依,还打了它一个巴掌。螃蟹精马上露出凶相来威逼培冠。培冠大哭大骂,哭骂声在水底一阵阵传到上游的一条花龙耳里。这时风雨交加,浪涛滚滚,只见浪里有一条花龙,昂首东张西望。龙头向左望,浪往左打,左边山崩;龙头往右看,浪往右冲,右边岸裂。顷刻间,小木桥被波涛卷得无影无踪!可是花龙来到布卡沙滩边,龙头连点几下之后浪涛就平静了。随后,花龙在水面打了一个圈,向河底冲去。顿时,河底咕噜咕噜的响声不断传来,大漩涡一个接一个飞转不停……接着,从水里冒出一股黑烟,升到半空变作一团乌云。花龙也紧追冲上半空,翻腾着身子,把黑云压了下来,终于压得它现出原形——原来是只鼓楼顶一般大的黑螃蟹。黑螃蟹慌慌张张地逃跑,爬上崖壁三丈高。花龙到水里翻个跟斗,龙尾一摆,又把螃蟹横扫下水来。这样连都几次,把螃蟹弄得筋疲力尽,摇摇晃晃爬向竹林,想借竹林挡住花龙。可是花龙一跃腾空,张口喷水,喷得竹林一片片倒塌下去,螃蟹又跌进河中。花龙紧紧追进水底后,浪涛翻腾着便顺河而下,这时再也看不见黑螃蟹露面了。后来,在离河弯不远露出一块螃蟹形状的黑色大石头,就是花龙把螃蟹精镇住的地方。这块大石头,后人称它为螃蟹石。
河水平静后,人们听到对面河滩上有个女人叫唤的声音。布卡一看,那女人正是自己的妻子。当布卡游到妻子身边,她对布卡说:“多亏花龙搭救啊!”大家才知道是花龙救了她,都很感激花龙。这时花龙往上游飞回去了,还向众人频频点头……
这件事让小山村沸腾了,也很快传变了整个大侗乡。大家把靠近水面的小木桥,改建成空中长廊式的大木桥,还在大桥的四条中柱刻上花龙的图案,祝愿花龙福寿无疆,平安吉祥。后来,侗乡人们大都把风雨桥建在溪河上,这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交通便利,且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架设在侗乡溪河之上的廊桥都叫风雨桥,取遮风避雨之意。
风雨桥根据建造的地点不同以及人们的期盼、寓意,各有名称。
程阳桥因建造的地点在林溪程阳寨而得名。
侗族总人口为288万人(2010年),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县、会同县、通道县、芷江县、靖州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县、龙胜县、融水县,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侗族最大的聚居地,全州侗族人口有121万,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40.8%;黔东南州的黎平县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全县侗族人口有32万多人。
凯里市清水江世界级风雨桥位于凯里凯里市龙头河涤纶厂清水江河畔,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风雨桥。
目前,该大桥已基本建成,大桥全长377米,宽44米,主拱净跨度150米,设计为百年一遇洪水标高,总投资2亿多元,大桥建成后将成为凯里市地标性建筑和旅游观光的景点。将赶超广西的三江风雨桥而成为当今世界最长最宽的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独有的桥。风雨桥,也被称为花桥、福桥,是侗族特有的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风雨桥正是伴着侗族的发展而来。
风雨廊桥位于歙县北岸乡。建于清中叶,石质,三孔,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上建廊,砖木结构,高5米。桥南北端各有门额,南门额为“乡贤里”,北门额为“谦庵旧址”。廊东西两侧各辟8个漏窗,分别为龟纹、梅笔纹和花瓶、桂叶葫芦等式样。北间西侧第二间廊房置一敞窗,外装“美人靠”。
侗族分布在我国的西南部,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连接地带以及湖北省西南角。
贵州有140余万人,占全部侗族人口的55.77%,其他多分布于湖南、广西,在湖北也有少量分布。
贵州省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从江、榕江、黎平、锦屏、天柱、剑河、三穗、镇远、岭巩、五屏、石阡、江口、万山、铜仁、松桃、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
湖南省的新晃、芷江、会同、靖州、通道、城步、绥宁、洞口、黔阳等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安、融水、罗成、东兰等县
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恩施、宣恩、咸丰、利川、来凤等县市
侗族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及鄂西地区集中居住,连成一片。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