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人教版五年级的语文课文,作者是:冯骥才
大家刚刚安顿下来,突然传来同行的一位老师得急病的消息。大家围堵在他房间门口探望着。只见这位老师脸色苍白,双目紧闭,呼吸急促,急得老师们不知该从哪儿下手抢救,匆匆请来山顶宾馆医务室的大夫。他观察了好一会儿,告诉我们山上的医疗条件极为有限,还是赶快送往山下的医院稳妥。一听说要下山,大家全傻了。都知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搀?抬?抱?扛?以目前的状况都是行不通的。大夫给我们支招,你们赶紧去找找泰山挑夫,或许他们有办法。
我灵机一动,三步并两步去找跟我同行的老汉。幸运的是,我很快就在啃着大饼的民工人群中发现了他,把紧急的情况向他说明,请求援助。我话音未落,他噌地站了起来,“带路,救人要紧!”并约了三个同伴,借来—个床板和两床被子。他们让患病的老师铺盖着被子躺在床板上,用头上的布带连成长绳,把人紧紧地捆绑在床板上,防止下山时床板倾斜人会滑落。四位民工每人把住一个角扛在肩上,准备出发。
我放心了,赶忙向老师们筹集身上的零钱。四个民工出力,这工钱肯定不会少要。
我拿着一小叠钞票找到老汉。
“大叔,这一趟要多少劳务费?”
“什么劳务费?”
“就是工钱!”
老汉严肃起来,紧绷着脸,说了四个字:救人要紧!
我紧追他不放,把一沓钱塞在他手中。他瞪了我一眼,快速地抽出几张钱币,余下的一股脑儿塞在我上衣口袋里。“俺们留下一顿大饼钱,够了。”
迎着扑面的热浪,他们急匆匆出发了。
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他们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担,两头垂下几根绳子,挂着沉甸甸的物品。登山的时候,他们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体平衡。他们的路线是折尺形的--先从台阶的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台阶,就到了台的右侧;便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每次转身,扁担换一次肩。他们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在台阶上,还可以省些力气。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山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路线曲折,就会使路线加长。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把他们甩在后边很远了。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色,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他们就会不声不响地从你身旁走过,悄悄地走到你的前头去了。等你发现,你会大吃一惊,以为他们是像仙人那样腾云驾雾赶上来的。
有一次,我同几个画友去泰山写生,就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在山下买登山用的青竹杖,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脸儿黑生生的,眉毛很浓,大约四十来岁,敞开的白土布褂子中间露出鲜红的背心。他扁担一头拴着几张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我们很快就越过了他。到了回马岭那条陡直的山道前,我们累了,舒开身子躺在一块被山风吹得干干净净的大石头上歇歇脚。我们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的草茵上抽烟。随后,我们跟他差不多同时起程,很快就把他甩在后边了,直到看不见他。我们爬上半山的五松亭,看见在那株姿态奇特的古松下整理挑儿的正是他,褂子脱掉了,光穿着红背心,现出健美的黑黝黝的肌肉。我很惊异,走过去跟他攀谈起来,这个山民倒不拘束,挺爱说话。他告诉我,他家住在山脚下,天天挑货上山,干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个来回。他说:“你看我个子小吗?干挑山工的,给扁担压得长不高,都是又矮又粗的。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种活儿,走起路晃悠!”他浓眉一抬,裂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
谈话更随便些了,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我还没来得及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起程了。在前边的山道上,我们又几次超过了他;但是总在我们留连山色的时候,他又悄悄地超过了我们。在极顶的小卖部门前,我们又碰见了他,他已经在那里交货了。他憨厚地对我们点头一笑,好像在说;“瞧,我可又跑到你们前头来了!”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我们在小学课本上皆能学到冯骥才作家的《挑山工》。冯骥才,1942年2月9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 :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激流中、铺花的歧路、灵魂不能下跪等。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在温州揭晓,冯骥才与迟子建共同获得本届“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泰山挑夫不是初中课文,是小学五年级课文。挑夫不畏艰辛,努力生活的画面一直记忆犹新。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最陡峭、最难爬、景雄伟壮观的地方,仿佛天梯一般直通天上,实际上它的全长是800余米,台阶1800余级。现在的泰山挑夫都是从中天门停车附近,开始挑东西上山,已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他们基本上天天上山,体力特别好。走十八盘时虽然很慢,但是基本上不休息,所以用时很短,一般不会超过1小时。
要的就是这种景观!展示人的精神价值!再说白天缆车装旅客都忙得不易乐呼!
优质
1、十八盘 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为泰山的主要标志之1。
2、南头门 在山东泰安市泰山上十八盘之尽处,海拔1460米,山于此为最危耸,上即绝顶。
3、五岳独尊
4、玉皇顶 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
5、日观峰 是泰山著名的看日出最佳观赏点。
6、拱北石
7、望人松
玉皇顶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的主峰。因峰顶有一庙“玉皇庙”得名。玉皇庙始建年代无考,明成化年间重修。 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志着泰山的最高点。
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玉皇顶傲视群雄,亭立峰巅,极目四望,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玉皇庙建于泰山的极顶,为泰山地势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铜像,庙院中央有块极顶石,极顶石上有通石碑,上刻着“泰山极顶”和“1545米”。
东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金带”。据说,汉武帝登基以后,采取了许多富国强兵的措施,慑服了匈奴,平定了内乱,出现了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局面。汉武帝好大喜功,对自己开创的天下一统的西汉王朝十分得意,便大规模地到泰山进行封禅活动,仅前后二十一年的时间,封禅之礼便行了七次之多。
1、十八盘,可以说是泰山最出名和最险峻的景点之一,爬上十八盘心中的成就感大增,喜欢摄影的朋友在这到处都是仙气的地方绝对会让你拍出很棒的照片。
2、岱庙,是一个很庄严的建筑物,风景优美,虽然作为3A级景区,却有着不输5A级景区的底蕴,曾是历代皇帝封禅大典的举办地。
3、玉皇顶,这个是泰山之巅,必须得问鼎,是泰山的主峰,峰顶有一庙玉皇庙。攀山爱好者的好去处,因为这里不是一般的高。
4、南天门,能徒步到达这里的人,体力绝非一般好,愿意走的朋友们走走就到南天门,如果嫌累可以坐缆车到南天门,南天门温度比较低,建议带件外衣。
5、日观峰,这里是观赏日出最最最好的地方,日出的那一刻让你大开眼界,绝对能吸引住你眼球的景点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