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喇家遗址进行挖掘。
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通过对喇家遗址的考古发掘,发现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遗址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尤其是发掘出非自然性、突发灾难事件而死亡的群体人骨遗骸,揭示出前所未有的齐家文化时期的灾难遗址,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据考古学家认为:引起喇家遗址灾难的是一场地震,而摧毁聚落的是随后而来的山洪和黄河大洪水。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1999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喇家遗址进行挖掘,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喇家遗址是史前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15年8月初,在青海喇家遗址博物馆,母亲守护孩子、返身救助亲人的约4000年前突发地震场面的遗存完整保留来。
1999年秋,社科院考古所甘青考队在喇家村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发掘,意外发现一处前所未见的有宽大环壕的齐家文化大型聚落遗址,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在清理四座齐家文化房址时,发现大量有可能是意外死亡的人类遗骸。
经考古发现,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 ,4000年前被一次天灾埋在了地底,是我国目前发现并发掘的首个史前时代的自然灾害遗址。可能提到自然灾害遗址,很多人可能首先会想到意大利那座被维苏威火山掩埋的庞贝古城,所以喇家遗址也有“东方的庞贝”的称呼。然而实际上,喇家遗址的时间,比庞贝古城还要早得多,所以将庞贝古城称之为西方喇家遗址也是可以的。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喇家村,黄河河谷地带北岸的二级阶地上,黄河由西向东从遗址南部通过,遗址处于官亭盆地中部,所处盆地北面有拉脊山,南面是小积石山。地理坐标位置:东经102°85′02″~102°81′11″,北纬35°85′90″~35°86′41″。海拔高度高度1786~1809米之间。遗址东邻中川乡朱家村和王石沟村,南临黄河,以黄河为界与甘肃省积石山县隔河相望,西连官亭镇鲍家村,北距官亭镇政府约2公里,距县城90公里。川官公路从官亭镇政府驻地中部通过。著名的“临津古渡”就在遗址西南7公里处,亦名“官亭渡口”,是历史上连接两地的要津,现在在古渡附近修建一座大桥,成为甘肃进入青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食物是面条!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
喇家遗址是史前遗址,其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喇家遗址是官亭盆地齐家文化时期的一个中心聚落抑或是部落王国的所在地,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有发达的制陶、制石、制骨等手工业,更有制作精美玉器的作坊。
陶寺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陇县,是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游客可以参观陶寺遗址博物馆,了解这个古代文明的历史和文化。遗址内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墓葬和文物,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陶器和青铜器。此外,还可以参观附近的陶寺山,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建议游客提前预订门票,避免人流拥挤。同时,注意保护遗址,不要随意触摸或损坏文物。
以下是石峁遗址的旅游攻略,供您参考:
1. 交通:从宝鸡市区可以乘坐公共汽车或包车前往石峁遗址。也可以在宝鸡乘坐高铁到达宝鸡南站,然后乘坐公共汽车或出租车前往遗址。
2. 参观时间:石峁遗址对游客开放时间通常是早上8点到晚上6点,具体时间可能因季节和节假日而有所变化。建议提前了解开放时间,合理安排行程。
3. 参观路线:石峁遗址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主要包括中心广场、城址、墓地等。游客可以按照标示路线参观,了解石峁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聆听导游的讲解,或者自行阅读相关的展板和介绍。
4. 景点亮点:
- 中心广场:中心广场是石峁遗址的核心区域,是古代城市的核心活动场所,可以看到古代建筑的遗迹。
- 城址:游客可以看到城墙遗址和门址,了解古代城市的规模和结构。
- 墓地:石峁遗址还有大量的墓地,游客可以观赏古代墓葬的结构和风格,了解当时的葬俗和文化。
5. 注意事项:
- 注意遵守参观秩序和保护遗址,不随意触摸或破坏文物遗迹。
- 注意遵守遗址管理部门的规定,如不吸烟、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 根据个人需求和时间安排,可以自带食物和水,因为遗址附近可能没有方便的餐饮设施。
在前往石峁遗址之前,建议提前了解开放时间、门票信息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如需深入了解遗址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参加导游讲解或咨询当地博物馆等机构。
面条。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由于喇家遗址的年代距今约4000年左右,这是迄今最早的面条遗存,青海民和喇家遗址是中国唯一的灾难遗址。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被称为“东方庞贝”,1999年开始进行挖掘。喇家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喇家遗址是史前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喇家遗址位在中国青海省民和县喇家村,为距今约4000年前具有高度文明水平的城池,因为遭遇天灾而瞬间毁灭,所以具有“东方庞贝”的称呼。遗址被认为是由地震引起接连突发的山泥倾泻和大洪水掩埋齐家文化聚居地而形成,导致不同年龄的先民骸骨及其文物一并保存下来。因为许多文物、建筑至今仍保存完好,喇家村为一重要考古遗址。
遗址内分布着庙底沟时期、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到辛店文化等多种类型的史前时期与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遗址中心区外围有一条壕沟,沟宽10米、深3~4米,沟环绕成长方形,长600米、宽200米,其内有成排的半地穴房址。己发掘3座,地面、四壁用白灰抹平,圆形灶坑,房内有2~14人,还出土了陶、石、玉器成品及半成品、玉料等。
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面条,在2005年10月从喇家遗址出土。面条被发现于一密封的容器中,因为容器内部呈半真空状态而保存至今。
根据有关专家的鉴定分析,在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是小米做成的面条。但是,关于喇家面条的真实成分,有学者对前人的研究提出了质疑,认为小米由于缺乏面筋蛋白,不适于用传统拉伸方法制作面条。
喇家遗址是史前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1年我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