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谷漂流平日(周一至周四) 165元
红河谷漂流假日(周五至周日) 180元
但最好还是不要自己去,因为你自己去了基本买不到漂流的票,人暴多,如果在沈阳就比较方便了,跟安泰的漂流直通车去有緑色的vip通道,不需要与普通客人一起排队。
五大道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实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成都道、常德道六条道。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
从东站到五大道,可以乘坐951路,到体育馆(成都道)下车
建议你可以先去五大道玩,然后中午时分,去食品街品尝小吃,或者吃狗不理包子等等,还可以买一些特产
下午去古文化街,然后从古文街去滨江道,劝业场
食品街和古文化街不是很远,沿着南马路步行20分钟就到。或者乘坐 824路(2站)/659路(3站)/878路(3站)/672路(3站)/611路直通车(3站)/681路(3站)/675路(3站)/801路(3站)/611路(3站) 到东马路站下车。
从古文化街出来 沿海河步行到北安桥后右转到达滨江道,顺便可以欣赏海河沿途风光,只是这样走下来,一天真的很忙碌了
祝你玩的愉快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徐霞客(1587—1641),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他从22岁起第一次到太湖地区进行考察,直到逝世的3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进行地理考察,足迹踏遍了中国的16个省市。他把自己的考察所得记录下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徐霞客游记》。这本书以散文和日记体的形式,记载了徐霞客在游历中所经历和观察到的各种地理现象、自然规律、气候状况、动植物情况,乃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等。他特别考察和研究了中国石灰岩地貌的分布区域、地貌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比西方人的考察早了二三百年。这部著作是中国地理史上的重要著作,在世界地理学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徐霞客对中国水文地理学的发展也故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对长江和盘江作了详细的考察后,写了《江源考》和《盘江考》。这两部书是水利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
徐霞客的游历大致可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始自丁未年(1607年)泛舟太湖、登洞庭山,但因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虽然他的母亲也鼓励他,并为他制作远游冠,以壮行色,但直到天启五年(1625),他每次出游的时间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些年整年家居未出。例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三十九年(1611)、四十年(1612)、四十三年(1615)、四十五年(1617)、四十七年(1619)、天启元年(1621)、二年(1622)都未出游;泰昌元年(1620)出游63日;天启三年(1623)出游54日。第二阶段则自天启五年(1625)他母亲王孺人逝世后直到崇祯十二年(1639),他的旅游“不计程亦不计年,旅泊岩栖,游行无碍”,这期间历游浙、闽、赣、楚、粤西、黔、滇等地。吴国华为徐霞客作《圹志铭》,说他的游历“最奇者,晚年流沙一行,登昆仑天柱,参西番法宝,往来鸡足山中,单装徒步,行十万余里,因得探江河发源,寻三大龙脉”。
徐霞客的游历日记,在他自己有生之年并未加以整理编次。他于崇祯十三年(1640)从云南回到故家之后,将游历所记原稿托给他的家庭教师季梦良整理。季梦良先是推辞,后来要接受这项任务之时,徐霞客就过世了,这些文稿被徐的友人王忠纫携去,但此时文稿已有部分遗失。不久,王前往福建任官,仅将原稿略加排序,即交徐霞客之子徐屺带回。徐屺仍将文稿托给季梦良说:“非吾师不能成先君之志也。”于是季梦良“遍搜遗帙,补忠纫之所未补,因地分集,录成一篇”。《徐霞客游记》形成一部完整著作形式,是季梦良的整理之功,这也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个抄本。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