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去旅游应该注意的事项如下,加里曼丹岛属于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岛屿,岛上属于是热带雨林气候,这里高温潮湿,蚊子众多,去旅游要带好防蚊药品,这里高温多雨,要带好雨具,蛇虫野兽众多,不可以单独去未经开发的景点去旅游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
,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
加里曼丹岛大部分地区经济贫困,许多森林地带尚未开发。经济开发限于河流下游及海滨地带,主要城镇多在河口内侧。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煤、金刚石、铜、金等。还有铝土、镁、硫、铁、金、银、石英砂、石灰石、浮石等。农产品有稻米、橡胶、胡椒、西米、椰子等。陆上交通以公路为主。大河多能通航。石油及铜矿开采和伐木业重要。金刚石储量居亚洲前列。西谷粉、胡椒产量居世界首位。石油、天然气和煤的开采与加工日益重要。岛上经济产业以林木业为主,另外有藤等森林资源,矿物有黄金、钻石、煤、石油、铀等。石油开采方兴未艾,靠近南中国海地带有大量石油分布。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3.4万平方公里。
苏门答腊岛是世界第六大岛。面积43.4万平方公里。
加里曼丹岛是东南亚第一大岛,也是亚洲第一大岛,世界第三大岛。位于东南亚马来群岛中部,西部为苏门答腊岛,南部为爪哇岛,东为苏拉威西岛,南临爪哇海,北临南海。
目前为止,印度尼西亚记录的铀资源约为8万1090吨,分布在西加里曼丹丶东加里曼丹丶中加里曼丹中丶北苏门答腊丶邦加勿里洞丶新及(Singkep)和西苏拉威西。在中加里曼丹,铀蕴藏量达1万零864吨。在北苏门答腊有490吨。西苏拉威西为3792吨,邦加勿里洞和新及为2万5715吨。
加里曼丹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盛行赤道气团。平均气温24-25℃,赤道在岛中间穿过,若以赤道将婆罗洲岛分南北二部分,会发现面积刚好差不多。虽然在赤道上,却不干燥,连降雨量最少的地区Sangkulirang,年降雨量也有1625毫米。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降雨多的月份,7-8月少雨。依统计,越往岛的东部,降雨量越少;内陆地区的降雨量比沿海地区多。
像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中国,典型的魏蜀吴“三国演义”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面积74.33万平方公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三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马来西亚国旗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
印度尼西亚国旗
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
文莱国旗
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
动植物种类极多,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花(大花草属拉弗尔斯花);猩猩和长臂猿、云豹、象、犀牛和许多昆虫。
加里曼丹岛是世界第三大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繁茂,该岛属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
加里曼丹岛位于东南亚,南临爪哇海,北临中国南海。北部有马来西亚的砂拉越和沙巴两州,两州之间为文莱,印尼的北加里曼丹省也在北部。南部为印度尼西亚的东、南、中、西加里曼丹四省。历史悠久,中国史籍称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岛。
加里曼丹岛的山脉从内地向四外伸展,东北部较高,有东南亚最高峰京那巴鲁山,海拔4102米。地形起伏和缓,雨量丰沛,多分头入海的大河。森林覆被率80%。农产有稻米、橡胶、胡椒、西谷、椰子等。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这个岛印尼占了很大的面积,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
岛的中间是山地,四周为平原。南部地势很低,成为大片湿地,很少有人进去,但有一些原始部落人住在森林里。加里曼丹岛许多地方都被原始森林覆盖着,世界上除了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外,就要数加里曼丹岛的热带森林最大了。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