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景点

西湖杨公堤由来?

时间:2025-01-24 17:57|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西湖杨公堤由来?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西湖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与东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

二、西湖杨公堤是单行么?

为改善西湖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保护世界遗产,根据《浙江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杭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之规定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西湖风景区机动车“环保行动”的通知》(杭政办发电〔2014〕24号),决定自2015年1月1日0时起,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实行机动车环保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关于高排放机动车辆的环保行动措施

  全年双休日及国定节假日(遇调休以国务院规定为准,下同)的8时30分至17时,禁止国Ⅱ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汽油)的机动车在环湖道路:北山街(保俶路至杨公堤段)、杨公堤(北山街至南山路段)、南山路(杨公堤至万松岭段)上通行。

  二、关于小型机动车的环保行动措施

  全年双休日及国定节假日的8时30分至17时,凡悬挂小型车号牌(蓝牌)的机动车辆(含个性化牌照、临时号牌)需在西湖风景名胜区限行区域(道路)内通行的,其车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必须与公历日单双号相一致。即:小型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为1、3、5、7、9的允许在奇数日通行;2、4、6、8、0的允许在偶数日通行。

  限行区域(道路)为:北山街—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玉皇山路—玉皇山隧道—南复路—虎玉路(凤凰山路)—虎跑路—之江路—梅灵南路—梅灵隧道—梅灵北路—天竺路—灵隐支路—灵溪隧道(北至马家坞路口)—灵溪南路—灵隐路—玉古路—玉泉路—灵隐路合围区域内的道路。其中,北山街(保俶路—环城西路段)、环城西路、湖滨路、南山路(解放路—万松岭路段)、南复路、虎玉路(凤凰山路)、虎跑路(之江路至虎玉路)、之江路、梅灵南路(小牙坞—之江路段)不属此限。

三、西湖的杨公堤是什么原由?

杨公堤是为纪念明朝知州杨孟瑛而得名。

当时西湖淤塞已久,杨孟瑛力排众议,在1508年实施疏浚,并以疏浚产生的淤泥、葑草在西里湖上筑成一条呈南北走向的长堤,堤上建有六座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杨公堤,与白堤、苏堤并称为“西湖三堤”之一1。

四、西湖的杨公堤有什么原由?

回答:西湖的杨公堤有什么原由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

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西湖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与东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

五、西湖杨堤由来?

    西湖杨堤,又称西湖杨公堤,在西湖的西面 , 明朝时有一条南北相连的长堤 , 叫杨堤 , 又称杨公堤。 

    据了解 , 南宋后 , 官府对西湖不但废而不治 , 且任豪门占湖为田。此风一直到明朝中期 , 当时西湖己处于泯灭的危境1503 年 , 杨梦瑛出任杭州郡守。他力排众议 , 于 1508 年 2 月 2 日开始疏浚西湖 , 耗时 152 天。当时毁田 3481 亩 , 所挖的淤泥一部分补益苏堤 , 大部分的淤泥筑起一条与苏堤相对 , 从栖霞岭西侧起 , 绕丁家山直至南山的长堤。

    西湖始复唐宋之旧 , 而且方便了南北交通。 人们为了纪念他 , 称此堤为 “ 杨公堤 ” 。

     清代 , 由于里湖淤浅 , 杨公堤以西多为居民田桑之地 , 行游者稀少。

     雍正二年 (1724) 杨公堤终因里湖不断淤浅、田桑扩大而废去。南起虎跑路口,北至北山路口,堤长3328米,宽约12米。

     系明正德三年(1508年)时任杭州知府的杨孟瑛疏浚西湖,用湖中淤泥堆筑于湖西山麓的一条长堤。后人为纪念他开浚西湖的功绩,称为杨公堤。

    堤上亦有六桥,俗称“里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与西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

    清朝以后,里湖逐渐淤塞,田桑扩大,杨堤被废。1947年,在杨堤的旧址上修筑西山路。

      2002年12月开始,“西湖西进”工程启动,杨公堤历时十月完工。 其余大部分淤泥则被堆在湖西山麓边,筑成一条长堤。堤上筑六桥,首桥因近净空院,玉泉水自此而出,便称“环碧”;第二桥,因是金沙滩水的出处,便名“流金”;第三桥因近龙潭,深黝莫测,时有祥光浮水,题曰“卧龙”;第四桥便是“隐秀”;第五桥因桥畔建有“三贤祠”,取《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取名“景行”,喻好贤。第六桥因“虎跑、珍珠二泉之水出焉,其源长矣。

    《诗》云‘长发其祥’,非浚导不可”,题为“浚源”。这六座桥被人们称为里六桥,与外六桥合称“西湖十二桥”。百姓们称“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文人墨客也欣喜若狂,纷纷吟诗作画。当时有西湖竹枝词赞道:“十二桥头日半曛,酒垆花岸其氤氲。七香车内多游女,个个攀帘过岳坟。” 而杨孟瑛因疏浚得罪了不少豪富,次年便被调走他任。不久后,杨孟瑛辞官还乡,回了涪陵老家。此后数百年里,杨公堤历经沧桑变迁。到清雍正年间,湖西又渐渐开始淤塞,至乾隆年,杨公堤以西湖面已不存。

    抗战胜利后,当时国民政府征调在杭投降的日军,以杨公堤为基础修筑道路,称凯旋路。195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再度修此路,并更名为西山路。

六、杨公堤的堤读音?

杨公堤的堤的读音应该是,,堤DI一声。

七、杨公堤由来?

杨公堤是与白堤、苏堤齐名的“西湖三堤”之一,因由杨孟瑛主持开挖而成,故名杨公堤。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

杨公堤:

西湖杨公堤位于西湖以西,堤上有六桥,与东面的苏堤六桥前后呼应,合称为“西湖十二桥”。其中隐秀桥、景行桥可供游船通行。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杨公堤附近还有黄蔑楼、环湖碧舍、兰苑、景行古桥、赵公堤等23处历史文化景观。

八、杨公堤多长?

杨公堤全长3.4公里,北起灵隐路,南至虎跑路,串联起曲院风荷、金沙港、杭州花圃、茅家埠、乌龟潭、三台梦迹、浴鹄湾和花港观鱼等著名景点。

九、杨公堤介绍?

杨公堤位于中国杭州市西湖区南部的西湖景区内,是一条贯穿南北的人工堤,长约3.5公里。其得名源于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继盛,他曾在此居住并写下了许多杭州文化的精品。杨公堤一侧是西湖,一侧是平湖秋月,堤上铺满了青石,两旁树木葱茏,是西湖风景区中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杭州的标志性建筑。

十、杨公堤的杨公是谁?

这杨公本是500年前一个名叫杨孟瑛的太守,因为想做点政绩出来,却违背自然规律。说是那是西湖西面淤积成田,就有人把这田种上庄家了,这太守闲着无事就要收回这些田地,于是乎就把这些田地挖成原来的样子,用挖出的土就顺便筑了一个长堤,结果到后来还是淤积住了,唉,劳民伤财,但是留下了这个大坝就把他的名字也留下了!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