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旅游景点

旅游景区的痛点是什么?有什么商机

时间:2024-09-12 21:20|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旅游景区的痛点是什么?有什么商机

为保持合理有效地运用景区人力资源,景区原本针对购票、导游等核心运营岗位的编制人数是有限的。每当节假日来临,在巨大的旅客流量面前,不仅景区人员的工作压力会非常巨大,游客冒着烈日排队购票、验票,甚至难寻导游提供解说服务,也对旅客享受景区服务带来了不便。解决方法的话可以使用西奥智慧景区之类的系统。  

二、请帮忙分析下如今旅游业的痛点在哪儿?

一是线路不熟,不知道景区哪些好玩:网上的线路攻略五花八门,参差不齐,难以选择;

二是景区服务导游讲解不足:去到一个景区运气好可以遇到景区有固定的讲解,运气不好去了没讲解像是没去过一样;

三是周边服务、便民服务不清晰,在哪吃、在哪住、在哪拉就是很需要清晰的地方;

四是周边交通不熟悉,包括公交线路、导航等。

三、游客在自由行的时候会遇到哪些痛点

近年来,中国境外游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已经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达到1.2亿人次,其中有2/3的游客选择自由行,达到了8000万人次。数据表明,71.2%的自由行游客希望获得一站式的解决方案,缩短旅游决策时间。数据显示,当地文化体验游、自驾游、美食游、海滩游、探险游成为80后最爱的TOP5主题旅游。然而,对当地情况不熟悉、路线不清楚、语言不通等是自由行游客面临的几大出行障碍。而三毛就是为解决这这几个问题而存在的,它以PGC形式构建世界旅行的语音导游库,收集不同国家、城市、热门景点相关介绍,涵盖当地衣食住行、人文风貌、实时翻译等。多角度、全方位,为游客深入讲解当地的故事及文化。

四、斑马旅游解决了哪些旅游痛点?

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这些年里,旅游行业中的导购、旅游产品的同质化、服务体验不顺畅等痛点仍然未被解决。一方面,消费升级趋势下,消费者对于高品质旅游的需求没有被很好的满足。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售前环节效率和用户体验的零售品牌已经很成熟,但仍然缺少旅行产品品牌。在这样的背景下,斑马旅游于2016年2月创立。

五、在线旅游产品目前有哪些急需解决的痛点?

不明白啊 = =!

六、一些核心景区为什么离售票处越来越远?

你在不同时期游览过同一个景区或景点吗?你发现了景区有哪些变化?仅仅是门票更贵了吗?你是否感觉到,你所要去的核心景区(或核心景点)离大门越来越远了?以前去“天池”,下车即可登上大坝,抬头就能看到美丽的天池。现在远远就得下旅行团的车,然后再花上几十元,搭乘景区内部的摆渡车,才能看到天池。

以前我去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区,也是大巴直接开到大门口,下车即可参观。现在你去看看,首先景区大门就得一顿好找,进去后,如果步行,你又一下子找不着北。好吧,有摆渡车,你坐呢,还是坐呢?

国外的旅游景区,一般人很少有多次游览的经历,但在有限的游览经历中,可以感觉到它的可接近性。意大利罗马的古斗兽场和君士坦丁凯旋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凡尔赛宫,旅行车都是直接开到景区门口,几乎都是下车即可进入景区。协和广场甚至是让旅行车开到景区中间。这让中国游客大感意外。

也有下车处离景点较远的,比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著名景点市政厅广场(大卫雕像),因为它在五六百年不变的古城里面,大车无法开进去。地导举着小旗,领着我们穿街走巷20多分钟,才到达景区。回过头来看,能够在原汁原味的古城里走上半个小时,这不花门票的体验赚得大了。

什么是“以游客为中心”,两相对比,一目了然。

现在国内旅游价格昂贵,除了门票的水分太大,很重要的原因是景区“穿靴戴帽”太多,搭车消费太多,不是搞一条充满诱惑的商业长街缠绕你,就是定制出你不得不坐的摆渡车绑架你,还“华山唯有一条路”。

近日,媒体发表文章《旅游“减负”,只降门票还不够》,指出一些名胜古迹虽地势平坦,停车场却远远地修到景区大门之外,然后用摆渡车运送游客进去,两三公里的距离,就要收取数额不低的摆渡费。

原来,景区与游客没有无缘无故的遥远,一切都是为了游客荷包里的钱。为了这个目的,景区大门与核心景区离得越来越远,通往核心景区的路线越来越长,与实质游览无关的捆绑式服务越来越多。

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进一步降低重点国有景区的门票价格。按照这一精神,景区有必要进一步降低索道、缆车、摆渡车、“园中园”等收费。否则,吃得起主菜吃不起配菜,这样的改革是很难赢得游客和市场的。

核心景区离售票处越来越远,已成为当前的一个旅游痛点。有鉴于此,今后新景区的开发规划、旧景区的改造升级,都应该真正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从缩短景区景点与游客下车点的距离着手,必要的摆渡也要体现足够的务实性,一则避免土地和工程投资等资源浪费,二是减轻游客负担,改善旅游入口处的体验。如此这般,才能增加普通消费者对旅游的亲近感,增强景区景点的活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