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
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领朝廷赐帑,同时兴建;后法雨寺的明益禅师又孤身入闽募资,历时三年,将所募财物用以建圆通殿,专供观音佛像,两年后又建大雄宝殿,供诸菩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又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2006年05月25日,法雨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法雨寺又叫“石寺”,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初名“海潮寺”。万历三十四年(1601),改名为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火。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重建大殿,并赐匾额“天花法雨”,于是改为“法雨禅寺”,后经历年扩建,法雨寺逐渐成为普陀第二大寺。
法雨寺占地9000平方米,共有殿堂294间,分列在六层台基上,从天王殿、玉佛殿、九龙殿、御碑殿、大雄宝殿、直到方丈殿,殿殿升高。法雨寺中的玉佛殿面宽三间,外加围栏,黄琉璃顶。现供奉的玉佛高1.3米,是1985年从北京雍和宫移来的,原来供奉的是普陀山僧人慧根从缅甸请得的玉制释迦牟尼佛像,像高2米,雕刻精细,后被毁。
方丈院中间七间为印光法师纪念堂。印光法师俗名赵绍严,陕西人,光绪十九年(1893),印光到普陀山,在法雨寺研究佛经,长达十余年,著述甚丰,在他的影响下,数百人皈依佛教,1941年圆寂。他是公认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坐落于射洪柳树镇西南二里的通济山中,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清光绪六年(1880)进行较大培修扩建。 该寺坐西向东,寺前20山门,次第为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观音殿,右有厢房,左有戒堂,呈四合院布置。大雄宝殿建于明永乐九年(1411),为明代木结构建筑,抬梁式梁架,脊为镂空花砖建造,二龙缠绕,龙身镶嵌瓷片。藏经楼主楼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右楼为清光绪七年(1882)建,现有清代壁画31幅,水墨淡彩,绘佛经故事及少量民间故事。人物传神,带有浓郁的民间风味。该寺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线条明快,斗拱古朴大方,脊饰壮观。
法雨寺是普陀山第二大寺,又称后寺,位于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峰下。寺内九龙殿(又称圆通殿)殿顶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极为珍贵,全国独有;法雨寺天王殿对面照墙的九龙壁,用青石精雕细凿拼接而成却不漏缝隙,实属难得。寺内龙风柏、古银杏、连理罗汉送的等珍贵古木,以及二十四孝图、云龙游海天等石刻栏板,都是普陀山独一无二的稀有之物。
法雨寺九龙殿是明故宫的唯一存世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进入山门的牌坊,来到放生池上的海会桥,抬头便能看见红墙上"天华法雨"四个大字,两边的放生池里成群的红鲤鱼也是法雨寺令人难忘的一景。过了放生池,沿着弯曲的步道上坡,前方便是法雨寺的主体建筑群。寺院依山而建,分列在六层台基上。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方丈殿,殿殿升高。隐在树荫环绕的香樟林中的法雨寺,给人既华美又沉稳的感觉。
寺内最值得一看的是天王殿对面的九龙壁,以及玉佛殿和九龙观音殿(大圆通殿)。玉佛殿内的原是供奉着缅甸请来的玉制释迦牟尼像,很精致。九龙观音殿就在玉佛殿后面,是法雨寺的主殿,也是国内规格最高的佛殿。最夺人眼球的是屋顶上南京明故宫移来的琉璃瓦,以及殿内天花板上的九龙藻井。这二者都是古物,尤其是九龙藻井,雕的是九龙戏珠的图案:一条龙盘踞顶上,八条龙昂首飞舞而下,造型颇有张力,栩栩如生。来到殿内千万不要忘记抬头观赏。拜过各大殿的菩萨,最后去到寺庙里的法物流通处请法物。寺庙外不远处是千步沙,拜佛祈福过后步行前去看看海,在沙滩上散散步,感觉很清静。若是傍晚,还能看到海上日落。
法雨寺是皇家寺院,九龙殿是唯一存世的明故宫建筑。法雨寺是康熙三十八年重修的,寺名也是康熙所赐,那年三月,康熙南巡至杭州,特意传旨全国,说普陀山乃朝廷香火之地。他自己带头捐献金鼎建设普陀山寺,还号召天下臣民共种福地,捐钱捐物,齐心协力完成普陀山所有未完的工程。皇帝下发“拆金陵旧殿以赐”的圣旨,把当时南京明朝故宫拆运至普陀山。现在九龙殿的琉璃瓦、雕龙柱磉和九龙藻井都是当时从明故宫拆移而来的。
浙江舟山普陀山的法雨寺正门处,山门不同于其他的寺庙,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而是在东南角上,一条青石板路蜿蜒而上。山门的主建筑是重檐方庭,牌匾青蓝底镶金子,上提“天华法语”四字。
晚上18点。
普陀山法雨寺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寺内的九龙藻井是南京明故宫遗物,造型奢华。开放参观时间是早上6点到晚上18点。因为寺内有僧人,所以18点以后就不对在开放了。
普陀山法雨寺有景区直达的旅游巴士,而且游客在法雨寺参观期间还可以在寺内吃斋饭,每人仅需5元很实惠。
普济寺和法雨寺都是中国佛教的名刹之一,但两者的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略有不同。普济寺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建于唐代,是中国南部地区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普济寺寺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例如万佛楼、千佛阁、古寺门等,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法雨寺位于北京密云区,始建于明朝,是京郊著名的佛教名刹之一。法雨寺内的文物和艺术品也非常丰富,例如《大涅槃经》、双塔等藏品闻名于世。此外,法雨寺建筑别具一格,拥有众多自然景观和园林景色,为游客提供了一种文化和自然的双重体验。
法雨寺又名后寺,坐落在普陀山白华顶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匾额,故得今名。现存殿宇294间,计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后依次为观音殿、玉牌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
乘车线路在重庆朝天门、龙头寺交通广场汽车站乘坐长途汽车抵达涪陵,也可以在重庆坐快艇到涪陵。在涪陵区乘坐公交或打车在涪陵长江大桥南滨江路口下车步行上山即到法雨寺。
求子最灵。
法雨寺主要祈福求子升值以及恋爱,最准的是求子了。
法雨寺位于普陀山风景区中部法雨路,又称作“后寺”,其规模仅次于“前寺”普济寺,是普陀三大寺之一。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兴修大殿,并赐“天花法雨”匾额,故得今名。
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计有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层台基上,入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寺内观音殿又称为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殿中“九龙盘拱”等建筑系康熙时由金陵(今南京)明故宫九老殿迁移于此,甚为珍贵,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同元代古建筑多宝塔、明万历年间雕刻的杨枝观音碑、是普陀山观音道场的“镇山三宝”。
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不远,慧济寺到法雨寺只有一条路,全程下台阶,大约要走45分钟。一路上有好多三步一叩首的虔诚教众。
法雨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号称护国镇海禅寺。寺庙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有九龙雕刻十分灵动,有一口九龙井。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