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先生是中国当代画家。主要作品有《西北民间剪纸邮票》、《柏林组画》、《巴黎组画》、《哪吒闹海》、《巨木赞》、《墓地》、《长城万里图》
TOP 1:徐悲鸿
徐悲鸿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其主要代表作有:《愚公移山图》《八骏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等,现在徐悲鸿作品的均价约为:1536071元/平尺。
TOP 2 :傅抱石
傅抱石现代画家,主要代表作有《山阴道上》《钟馗》《屈原》《江山如此多娇》,还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现在傅抱石作品的均价约为:1461601元/平尺。
TOP 3 :齐白石
齐白石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擅长画虾,主要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现作品均价约为:851931元/平尺。
TOP 4:林风眠
林风眠现代画家、艺术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春晴》、《江畔》、《仕女》,现作品均价约为787312元/平尺。
目前广为流传的国徽设计者为清华大学营建系以梁思成、林徽因为代表的设计小组设计。但实际参与创作的人员比这要多得多,张仃也是国徽的设计者之一。1950年元旦刚过,国徽设计工作全面展开。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决定邀请清华大学营建系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组织人力对国徽方案进行设计竞赛。
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收到政协的邀请后,分别组成了由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设计组和以美术家张仃为首的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组,展开了设计竞赛。
张仃,1917年5月生于辽宁。著名工艺美术家、国画家,文化大革命时期饱受摧残。1979年首都国际机场落成后,张仃受邀担任首都机场的壁画总设计师,为机场贵宾厅创作了大型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之后,前往机场参观的人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享受着十年浩劫之后一幅幅挣脱思想桎梏的艺术作品。
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画幅宽 15米、高3.5米。作品取材于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段故事,画面中心是哪吒与四海龙王搏斗。哪吒身穿红兜肚,肩披浑天绫,手持乾坤圈,足踏风火轮。两边的画面由哪吒出世、斗恶龙、复仇三部分组成。课本选取的是“斗恶龙”的场面。波涛翻滚的大海,高入云霄的奇峰,形成了动与静的强烈对比,对称式的构图增添了作品的装饰性。工笔重彩,技法纯熟。画面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造型及色彩特点:飞舞的红绫、七彩的神光、腾跃的飞龙、耀眼的红色火环的巨浪的衬托下,颇有旋转感和装饰感。
这幅作品构图新颖、色彩绚丽,将哪吒勇于斗争、不畏强暴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象征着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不畏强暴、解放思想和正义永远战胜邪恶的精神。
在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艺术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不灭的印记。其中,著名画家张仃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张仃的艺术生涯、创作风格以及他对中国美术的贡献。
张仃,出生于1923年,江苏省无锡市人,曾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他的艺术生涯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张仃的艺术教育经历颇为丰富,他曾留学于法国,对西方艺术有深刻的理解。返回中国后,他将西方的艺术理念与传统的中国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张仃的艺术风格可谓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他的作品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细腻,又融入了西方油画的表现技法。张仃在创作中强调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视觉冲击力。他尤为擅长表现自然的景色和人物,观者在他的画作中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
张仃在艺术创作方面成果丰硕,其代表作品包括《春》、《秋之澜》,以及《家园》等。这些作品展示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视野。
除了个人创作,张仃还积极推动中国美术的发展。他在中国美术学院担任教授期间,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他的教学思想强调创作的实践性和创新性,鼓励学生们探索自身的艺术语言。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上,更在于对未来艺人的深远影响。
作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张仃与国际艺术界的交流也颇为广泛。他曾多次参与国际艺术展览,将中国的艺术风采带到世界舞台。他的作品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不仅提升了个人的艺术地位,也为中国现代艺术赢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张仃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他常常在画中融入对社会、人生和自然的哲学思考,表达他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他认为艺术应该是感性的,能触动内心、引发共鸣;同时也要具备理性,必须有扎实的技法训练作为支撑。
今天,张仃的作品仍然被广泛研究和学习,他的艺术理念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年轻艺术家都将他视为前辈和榜样,学习他的技法与精神。同时,张仃的艺术风格也为当代艺术的多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张仃是一位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家。他凭借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艺术教育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爱好者和从业者。通过对他作品的欣赏,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还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感谢读者耐心阅读这篇关于张仃的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位艺术巨匠,以及他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张仃和灰娃生活了两年因为张仃和灰娃是医院鼓励宠物陪护计划的拥有者,可以在医院陪护患者根据该计划,宠物持有人需要每周至少在医院陪护六小时,两年相当于4周,因此张仃和灰娃生活了两年该计划帮助患者的治疗和心理调节,同时也提高了宠物的生活质量,使它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今天刚看了中国美术馆的“典藏活化”展览,张仃老先生的笔墨很有特点。公众号也发布了一个观展的文章,如下:
张仃,号它山;张老的头衔太多,他是“国徽”设计者之一,让我们更熟悉的是:他是《哪吒闹海》的美术总设计。还记得我们的朋友——小哪吒吗?
这次“典藏活化”展聚焦的是张老的代表之一“焦墨山水”。
何为焦墨山水?即有别于传统山水画中笔与墨的用法,完全不用水,既不在画笔上用水稀释墨汁,也不用淡漠在画面上调节虚实层次。张老说只有这样才能显出“笔力”的劲道。
山:画中的山有别传统意义水墨晕染出的效果,更凸显山峰陡峭、层峦叠嶂
木:笔锋的勾勒展现岁月的无情刻画,遒劲有力
韵:张老笔下的采风,让故乡的回忆犹如老相片一样的温润
彩:油画的触感,色彩的出挑,一杆毛笔眼中的万千世界
展览持续到3月5日,更多精品,等你自己来看哦。
私藏北京“吃喝玩乐、戏展舞剧”推荐
识别二维码关注呦~
四人游TOUR:sirentour
http://weixin.qq.com/r/FURhefnE6KSXrb0a9xEH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这个张家岭农家乐,他主要经营的项目就是垂钓,采摘,采摘分两种,一个是农作物采摘,再有就是果品采摘,再有就是自己领地种种蔬菜,也就是你自己花钱租一片地,然后在这地里种蔬菜,收成归你自己,
张祜《题金陵渡》赏析
张祜(约782—852年),字承吉,唐清河(今清河县)人。志气高逸,有用世之志。但一生仕途不畅,屡遭挫折,故而纵情山水,游玩酒肆。其诗闻名于世。《题金陵渡》即是借夜景写客愁的千古名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即镇江。津渡,即西津渡,古代著名渡口,镇江人俗称“小码头”。瓜洲,是长江北岸的一方沙洲,在扬州城南四十里,也是著名的渡口,和西津渡隔江相对。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起笔轻灵妥帖,平白自然,“小山楼”既是诗人羁旅夜栖之所,又是诗人愁绪发端之地。
次句“一宿行人自可愁”,直抒“行人”(诗人)一夜未眠之愁情,言情自然真切。“自可愁”三字平淡、自然不着痕迹地引人进入真正精彩的妙境:“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一团漆黑的夜江上,本无所见,而诗人却在朦胧的西斜月光中,观赏到潮落之景。一“斜”字,妙极,有景有时——将晓未晓的落潮之际;与上句“一宿”呼应,诗人一宿羁愁旅意不曾成寐的情形跃然纸上。
诗人用笔轻灵而细腻,在精工镂刻中,又不显斧凿之痕地将此句与第二句自然地沟通,显得那么浑成无迹,神韵天成。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在烟笼寒水的背景上,忽见远处有几点星火闪烁,显得格外明亮,诗人不由脱口而出:“两三星火是瓜州。”“两三星火”,用笔清婉空灵,动人情处不须多,“两三星火”已足矣。
同时,这“两三星火”也暗示出对岸瓜洲渔民或摆渡人或其他什么人已开始起床点灯准备新的一天劳作的情形,与“潮落夜江斜月里”所描述的将晓未晓的情景十分吻合。诗人运思缜密,观察细致,描写逼真,启人想像,耐人寻味。而末句之“瓜洲”渡,又与首句“金陵津渡”遥相呼应,首尾圆合,自然浑成。
张祜的这首客愁杰作,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诗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其一,简约明快的视觉效果。身宿小楼旅舍,张祜注重视觉效果。
居高临远,所见“星火”乃为远景,故不能明辨是什么灯光。对“夜江”、“潮落”、“斜月”和“两三星火”的夜色景物描写相对较为简单,不善曲折,按时抒写,这既是诗人所见真景之反映,又是诗人着意而为之。以景诱人,景融真情,动人心弦,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其二,以情融景的情景结构。绝句的结构方式基本上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或前两句叙事,后两句写景;前两句抒情,后两句叙事等模式组成的。张祜诗的结构方式是:情——景。以情融景,强调的是画意美。以景结情,追求的是神韵美。
令人回味无穷。
其三,疏密有致的布景设置。张祜诗前疏后密。前二句仅写诗人“一宿”之“愁”。后二句则一气连写落潮、夜江、斜月、星火、瓜洲等五种景象,通过鲜明的画面,来隐约传达出诗人一夜未眠之孤愁。诗的重心落在后二句上,写出了诗人在特定环境浓郁的客愁,千载之下,不失其感人的艺术魅力。
这是小诗的得意之处、精彩之笔、美之所在。
其四,虚冲平淡的飞白笔墨。张祜诗多用淡墨、虚笔,呈现出平淡轻灵的艺术风格。如“两三星火”之描写,绝不能坐实为《枫桥夜泊》中的“渔火”。这是因为,“渔火”乃是近处所见,辨析清楚,而“两三星火”是远景,看不清是何种灯光。
这反倒增添了想像的余地,别具朦胧美和空灵美。
总之,这首诗的境界,清美之至,宁静之至。这首诗的结构,简约之至,明快之至。
题西林壁不是张祜所写,是苏轼所写。
张祜写的是《题金陵渡》,这首诗是张祜在行旅途中所作。它描写了作者夜宿金陵渡时所见的景物,并寄托了淡淡的羁旅愁思。
张祜(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
原诗: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