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家乐

红河旅游什么时候去最好

时间:2024-10-11 19:35|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红河旅游什么时候去最好

观赏梯田的最好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因为梯田在秋收后要灌满水保养,这个 时候看梯田层次感很强,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很漂亮,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的很多梯田美景照片都是在这段时间里拍摄的。

元阳梯田最佳时间

元阳梯田最佳旅游时间,什么是时候去元阳梯田最好?梯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但是观赏梯田的最好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因为梯田在秋收后要灌满水保养,这个 时候看梯田层次感很强,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很漂亮,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的很多梯田美景照片都是在这段时间里拍摄的。

梯田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但是观赏梯田的最好的时间是在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因为梯田在秋收后要灌满水保养,这个时候看梯田层次感很强,在阳 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的,很漂亮,我们在网上能够看到的很多梯田美景照片都是在这段时间里拍摄的。梯田的美是离不开水的衬托的,因此到元阳梯田旅游最适合的 季节应该在秋收后到栽秧前这段时间里,大概就是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3月这段时间(来源:非常搜索旅游网-元阳梯田站)。

摄影时间:(最佳拍摄时间在每年11月~次年4月,其中又以1、2月最好)元阳的梯田景观是有最佳观赏拍摄时间的。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是11月至次年4月 间,这时候田中无稻谷,水平梯田层层透亮,光影效果极佳,其中春节前后更是经常可见云海,元宵前后,野樱花、野木棉花、野桃花和棠梨花开得满山的红、白 色,极为壮观。早晨最佳拍摄点是多依树景区。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便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 如画,如梦如幻。坝达和勐品的老虎嘴景区,则是观日落的必到之处。在斜阳和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就像是浩瀚的大海,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 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常让人目瞪口呆,不知身在何处。老虎嘴离视线最远处的左上角,细看还可看到一匹正扬蹄奋疾的骏马!其他如箐口、龙树坝、攀枝花 的螺丝田等,也是各具特色,绝不容错过(来源:非常搜索旅游网-元阳梯田站)。

元阳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 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 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2013年(癸巳年)6月22日在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秋天:农家丰收图300字(按书上的)

秋天的天美、水美、地美,秋天的田园更美。

漫步田间小路,路旁整齐的排列着高大的杨树和挂满小红灯笼的枣树。

穿过乡间小道,我来到一望无际的玉米地,玉米总是挺立着笔直的腰板,探出尖尖的脑袋,好奇的观望着整个世界。

来到果园,顿感果香扑鼻,令你陶醉。茂盛的树上结满了一个个骄傲的果子,它们比颜色、比形状、比味道,一个个都显得格外自豪。

农民伯伯们乐呵呵的摘收着他们用心血栽培出来的果子。小孩子够不着树上的,就弯腰捡拾掉在地上的烂果子给牲畜吃。

啊!田园啊田园,你载满了孩子们的童年趣事,也载满了人们对你的爱。

三、中秋节的有关资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历史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

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

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

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

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

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

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

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

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

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

“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

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

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

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

记载最早见于明代。

四、何其芳写的秋天《农家丰收图》怎么扩写给我个大概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所谓氛围,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抒情作品中,通常是指作品中的整体性的境象、风神、气韵。它与严羽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气象有所类似,又有所不同,气象所指更为廓大,包括内容、形式各个方面;氛围似乎主要关乎内容,涉及意象、意境、情感等。氛围可感而不可言,正如司空图所言:“神而不知,知而难状。”亦如唐人所言:“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但读之有感,了然于心,也应能言追心意,形之于文。

在《秋天》里诗人用最精粹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

第一幅画面是“农家丰收图”。这里不是写某个农夫,而是写普遍的农家活动。写了两个场景,一是山谷伐木,一是篱间背瓜果。山谷伐木置于篇首,丁丁声悠远地飘来,诉诸听觉;震落了清凉的露珠,诉诸视觉和触觉,真是一片世外风光,启迪人追思那邈远的印象,《诗经》中不是有“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之句吗?“飘”和“幽谷”在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不过那都是写虚的,用的是比喻义、引申义,用在这里才是写实的,别有一番情韵。背瓜果所伴随的心情和表情在诗中未点明,但读者可以想到,那是欣喜、笑盈盈的。“栖息”本用来描写有生命的物类,现用在这节诗的末尾,来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秋天)西视象化了,创造出松弛、闲静的氛围。

第二幅画面是“霜晨归渔图”。其中“雾”“霜”这些表现环境氛围的词(还有上一节的“露”),也是何其芳早年诗中常出现的,传达出清凉、冷寂、朦胧的气氛。画面还包括一系列活动:撒网,收渔,摇桨。这些平常活动画面在这里都蕴含着淡而远、清而静的神韵。“轻轻”一词常在何诗中出现,在此仿佛“信手拈来”,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也许在早年何其芳的心目中,秋天就真的是这么宁静、悠远。

第三幅画面是“少女思恋图”。这节诗从野草、蟋蟀和溪水写起,相当于古人所谓“感兴”的写法,即先言他事,由兴而感,由景入情。野草寥廓,溪水清洌,这本不是人的活动,其后必有续言,那就是少女心怀恋情。大自然繁嚣的夏天过去了,秋天到来却变化清静了,人在寂静时大都反观自身,倾听心灵之声。牧羊女听了一夏的“牛背上的笛声”,忽然听不到了,心灵的某一角落开始萌动起来,真是“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何其芳诗《夏夜》)。写恋爱尤其是初恋,是早年何诗所擅长的,这次他写得更含蓄也更精彩了。这一节才五行,就写出了由外景向内情的过渡,写出了初恋从无到有的过渡。诗人选取了“牧羊女的眼里”这一特定角度,虽未明写眼神,但读者自能见出那里面的清纯、明净,那是初恋少女似恋非恋时的特殊眼神。而且比较这三节诗我们可以看到,前两节主要写外在景物与人事,这第三节真正写入心灵深处,写出了微妙的感觉,使全诗收束在感情的实处。不这么写,难以入情、入神,诗就“飘浮”起来了。

总之,《秋天》这首诗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它写的是繁忙夏天之后的农闲景象,所以具有清静的氛围;它写的是世处桃源般的生活,不见农家些许的艰难苦恨,所以具有清远的氛围;它写的是少男少女朦胧而纯真的爱情,所以具有清甜的氛围;它像何其芳其他诗作一样专用轻柔之词写清丽意象,避开喧嚣的景境,避开拙重之词,所以具有清柔的氛围。诗中各幅画面,以及画面里的各个意象,无一不和谐地统一;因而这种氛围所赖以形成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等多方面特点也无一不达于极致。技盖至此,非高手不能为。可是何其芳写这首诗时才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