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自驾游

五道梁气候特点?

时间:2025-05-16 02:58|来源:未知|作者:茶色旅游网|点击:0次

一、五道梁气候特点?

五道梁位于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一般高原反应会在五道梁处非常显现,因海拔和地势,空气不流畅,又因这一带土壤含汞量较高,植被较少,造成空气中含氧量很低,被认为是青藏线上最难的地段,很容易发生高原反应。通常认为如果能安全度过五道梁,唐古拉山口问题就不大了。

五道梁属高原山地气候,气候特点为:

1、地高天寒,四季皆冬。

2、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较少。1月平均气温-16.2℃,7月平均气温为6.0℃,全年平均气温-5.1℃,是全国最低值。年降水量301.4毫米。

二、五道梁的由来?

因山梁上有五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沟、六道沟、八道沟、涝洼、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

五道梁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涝洼乡西南三道沟村境内,村子座落在接近于山体顶部几座山梁围合的一个坐北朝南的山间谷地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亩,林地面积1700亩,有居民186人,53户人家。

三、五道梁日出时间?

分春夏秋冬,具体日出时间都不一样。以5月1日早上7点钟日出。

四、青海五道梁介绍?

五道梁镇属于青海省曲麻莱县管辖,有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像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五道梁有饭馆17家、7家汽车修理铺、2家加油站、3家私营旅社、2家诊所、9家商店。主要居民构成是藏族、回族、汉族。

五道梁镇夏天常驻人口较多,达200人左右,冬天由于一些饭馆关门,人员下撤,常驻人口在100-150人左右。该地区全年皆冬。

五、为什么叫五道梁?

在青藏线上,五道梁是最为恶名昭著气候恶劣的地段,而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这是对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五道梁的真实性,所以被称为五道梁。

六、五道梁顺口溜?

“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纳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死在五道梁,埋在冰河旁!”五道梁还有民谣:“早晨患感冒,晚上转肺炎。来日肺水肿,赶紧写遗言。”

五道梁的环境最恶劣、气候变幻最无常、氧气最缺乏,这是大家公认的。还有更要命的呢,五道梁的水质最差,咸水不消说了,水里还繁衍着一种比米粒还小的红虫虫,水都快烧开锅了,那些红虫虫还在水里漂来游去地作垂死挣扎。人吃了这样的水掉头发,指甲凹陷,有时连眉毛也保不住。有人称五道梁为“鬼门关”,大概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就是五道梁,五道梁就是这样。咸水呀,缺氧呀,酷寒呀,无时无刻都在威胁着人的生命,因而生命也就在痛苦中幸福着。

七、五道梁属于哪个省会?

五道梁属于河北省。

五道梁,位于河北省涝洼乡西南三道沟村境内,因山梁上有五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沟、六道沟、八道沟、涝洼、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村子座落在接近于山体顶部几座山梁围合的一个坐北朝南的山间谷地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亩,林地面积1700亩,有居民186人,53户人家。

村落所在地地表无水,居民日常用水来源于地下。五道梁通往外界的路主要有两条,一条向南通往涝洼与滦涝公路相连,一条向北通往三道沟与涝北线相连。

八、五道梁属于哪个省?

五道梁属于河北省。 五道梁,位于河北省涝洼乡西南三道沟村境内,因山梁上有五条不同方向的道路(三道沟、六道沟、八道沟、涝洼、大角峪)通向村中而得名,村子座落在接近于山体顶部几座山梁围合的一个坐北朝南的山间谷地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0亩,林地面积1700亩,有居民186人,53户人家。 

五道梁镇属于曲麻莱县管辖,有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像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五道梁有饭馆17家、7家汽车修理铺、2家加油站、3家私营旅社、2家诊所、9家商店。主要居民构成是藏族、回族、汉族。

五道梁镇位于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地高天寒,四季皆冬。五道梁镇属于曲麻莱县管辖,有兵站、泵站、机务段、气象站、保护站和公路段等国家设置单位。像很多长途公路中继站一样,青藏公路从小镇中间穿过,公路两边多为饭馆和修车铺,加油站。饭馆有:达川酒家(四川汉族)等,西来顺(宁夏回族)等,修车铺有:老吕修车(回族),加油站有:五道梁加油站(回族)等,主要居民构成是藏族、回族、汉族。

九、西藏五道梁海拔多少?

五道梁海拔高度是4636米。

五道梁镇位于被世人称为“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和西部高山地区,地高天寒,四季皆冬。五道梁镇属于曲麻莱县管辖,

十、流经五道梁的河流?

楚玛尔河。

楚玛尔河又名“曲麻河”,是长江源的北源,发自可可西里山,流向通天河,“楚玛尔”为藏语,意为“红水河”。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