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城山,是中华历史名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为圣王坪,海拔1889.5米,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相望,故又称东坪。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
析城山,是中华历史名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为圣王坪,海拔1889.5米,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相望,故又称东坪。
昆仑丘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山,为万山之祖,亦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在各种历史文献中都曾被提及与传颂。虽然昆仑丘扑朔迷离,是传奇还是实有其地都充满疑团,但历代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并尝试在广袤的中国疆域中的名山大川中寻找到关于昆仑丘的蛛丝马迹。
关于昆仑丘究竟在哪里,各种文献都给出了探索,如《庄子》中记载:“黄帝游乎赤水之北, 登乎昆仑之丘。”《淮南子》说:昆仑“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可知昆仑在不周山以南。《山海经》中记载:“大泽方百里,群鸟所生及所解,在雁门北。雁门山,雁出其间,在氐国西。高柳在代北。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学者姚剑在《“古昆仑”在山西析城山》中提出:昆仑在“海内”,即中原,蛮夷戎狄之地属于“海外”,据《山海经·海内西经》有关昆仑方位的描述,从雁门开始往西经氐国、 高柳继而往南,才见到“昆仑之虚”。“雁门”即今代县雁门关,其中的“氐国”“高柳”都是山西的古地名,氐国是炎帝后裔之国,高柳在今代县。所以,寻找古昆仑的大方向也就基本确定, 在山西的南部、河南的西北部。
关于昆仑丘的讨论仍在继续。
最近,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大众文化学会指导,中共晋城市委宣传部、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主办的《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图书首发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以及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首发式。
首发式上,《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的作者华仁葵介绍了该书的撰写背景、成书过程及主要内容。他谈道:“我们依据大比例尺地图与卫星遥感图像和天文岁差反演以及古冰川、古天象、古海岸线、古生态、古地貌、古城邑、古道观等多学科综合分析,科学推定王屋山区的山西省阳城县析城山即远古昆仑丘(昆仑虚),是中华人文始祖太皞伏羲王都,是中华文明发祥圣地。”
《中华文明圣地昆仑丘》一书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华仁葵,台湾中国文化大学董事、讲座教授金荣华等学者联手,在晋城市阳城县实地考证研究17年,探究中华文明肇始8000年的作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建民,就商汤祷雨林相关考古情况展开发言。他说石磐是商代礼乐重器,面世极少,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迄今都没有收藏。去年偶然遇见,是山西考古研究所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式出土的发掘品,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且与文献中关于商汤祷雨于析城山相结合。同时析城山附近可以采集到商代陶片,说明此处必有商代文化遗址,而石磐于此地出土绝非偶然,具有重大的实证意义。由此昭示晋南桑林与商汤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秘书长吴晓东,从音韵学来阐释析城山中“析城”的原始含义,“析城”两字是从“日”“月”共同古音发展变异而来的,它可以理解为日神伏羲居住的日山,也可以理解为月神西王母或女娲居住的月山,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圆形的昆仑山。
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瑞璞,从世界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时期,分别是:中国“农业——新石器——陶器”三大技术的创新;炎黄时代,中国黄河流域出现了古典农业、多元文化的综合创新;殷周时期的青铜文明,以及同一时期的三大元典——《易经》《诗经》《尚书》;春秋战国时的代百家争鸣;宋代的三大发明与文化复兴。
是
近年来,关于“阳城县析城山即远古昆仑丘(昆仑虚),是中华人文始祖太皞伏羲王都,是中华文明发祥圣地”的研究逐渐兴起,经过专家详细论证,发现析城山就是古之昆仑丘,该发现将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上溯到八千年,对研究中华初始文明发展、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不收门票,免费开放。
在析城之巅,草甸起伏,绿草如茵,这片广袤的万亩亚高山草甸被称做圣王坪,坪顶建筑是汤王庙,有一泓碧水,清澈如镜终年不涸,人称娘娘池。传说池水由汤王娘娘垂泪聚成,也有人说它是汤王娘娘沐浴之处。
析城山,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为圣王坪海拔1889.5米,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相望,故又称东坪,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相传析城山
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
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
这里犹如塞外草原,呼吸狼毒花的芬芳,体验草原露营生活。在这里,远离都市喧嚣,无拘无束,自由撒野,眺望天空,沉浸草地,享受自然馈赠的真实趣味。
据《乐史寰宇记》载:“析城山顶有汤王池相传成汤祷雨处”汤王池是圣王坪游览的地方,那为什么叫娘娘池呢?
娘娘池,位于圣王坪中央,这里原先是一个很大的独龙窝,自成汤来坪祷雨应灵,落下一场大雨,雨水都集于这独龙窝,水位上涨,成为一个美丽的天池湖泊。
却说汤王娘娘随汤王析城牧马,常沐浴池边,梳妆打扮于池水,游乐散步于池旁,汤王池成为娘娘常来常往的好去处,一来二去人们把汤王池又叫成了娘娘池。
析城山的门票价格为50元每人,1.2米以下儿童及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进入。析城山,是中华历史名山,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西南部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主峰为圣王坪,海拔1889.5米,与著名的中条山舜王坪东西相望,故又称东坪。主峰四面如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析城山地表为8.516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景观和地下河水,是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好、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封闭式岩溶洼地,属非常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析城山和历山都是晋城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们各有特色,无法简单地说哪个更好。以下是它们的一些特点供您参考:析城山:析城山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南35公里处,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它的地表为8.516平方公里亚高山草甸,地下有数量众多的溶洞。析城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有奇峰、怪石、清涧、溶洞、水帘等,被称为“五绝”。此外,析城山还有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古迹、光影、动物、植物、药材和村庄等十胜景致,供游客览胜。历山:历山位于中条山东端,面积为24800公顷,是中条山隆起部分,形成笔直的险峰和深谷。历山以其奇峰、怪石、清涧、溶洞、水帘等五绝景观而著名。此外,历山还有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古迹、光影、动物、植物、药材和村庄等十胜景致,供游客览胜。综上所述,析城山和历山都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无法简单地说哪个更好。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偏好选择游览。
析城山位于山西晋阳,二十四节气适用黄河中下游地区,析城山有二十四节气的传说
阳城县古称濩泽,相传析城山即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不绝。史料记载析城山,又名析津山、圣王坪、东坪。位于山西晋城市阳城县西南30公里处,方圆2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88米,在250万年前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四周崖壁似城,中间凹陷如盆,有东、西、南、北门分析,故曰析城。
旧志:山峰顶平、四周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故名。
Copyright © 2024 茶色旅游网 滇ICP备2024020316号-218